第176章 我就是那个蠢货,但我又赚了!(1 / 1)

加入书签




淘到了那尊鎏金佛像,预计获利一千八百万块软民币,让李天明感觉这次鬼市之行物超所值。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李天明总不能将这尊佛像当成贺礼,送给唐康时吧?
李天明家中倒是还有一幅唐寅唐伯虎的真迹。
但那幅画太贵重了,按亿计价,李天明可舍不得送礼。
就在李天明发怔的时候,不远处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新宝贝的图像。
那是一张字画。
字画很长,洋洋洒洒写着百十来个字。
在落款处,写着署名:刘墉。
拍卖师大声说:“各位宾客,这是一幅清代著名书法家刘墉的真迹,有兴趣的可以上台来看看,但不能用手触摸。”
一时间,底下鸦雀无声,似乎对这字画不怎么感兴趣。
拍卖师看有些冷场,便又说:“各位,东西好不好,一看就知道了,这幅刘墉的真迹可是十分难得的,都没兴趣吗?”
这时,又有人起哄:“得了吧,难什么得啊?上个月,就上个月你们就挂了三幅出来,都说是刘墉的真迹,这真迹哪有那么多啊?”
“是啊,刘墉当官当得也太闲了,写那么多字画干什么?”
“我听说啊,现在市场上好多号称刘墉真迹的字画,其实不是刘墉本人写的,是他的小老婆这写的。”
李天明笑了起来,就像那个人说的那样,现在传世的所谓刘墉的真迹,真正出自刘墉本人的很少很少。
怎么回事呢?
懂一些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墉就是电视上演的“刘罗锅”,他在世的时候,已经非常著名了。
刘墉与翁方纲、铁保、成亲王并成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合称“成铁翁刘”。
在当时,上门向刘墉求字的人太多了,连他家门槛都踏破了,搞得他十分头疼。
好在,这刘罗锅“家有三姬”,也就是三个小老婆。
这三个小老婆不得了,才华横溢,书法精湛,号称“皆可代笔”。
刘墉实在忙不过来了,便想了个骚办法,让这三个小老婆去给他代笔写字。
所以说,后世传下来的所谓“刘墉真迹”的字画很多,但没几张是他本人写的。
如果那字画不是假的,不是后世有人仿写的,那多半就是某位小老婆写的。
也难怪坐在台下的拍客们不感兴趣。
一方面实在是被蒙了好多次了。
另一方面,字画鉴定是古玩鉴定中最难的,没几个人懂,打眼的人多,真正能买到好字画的人很少。
“什么刘墉的真迹,我看就是随便找个人仿写的,这种事我见多了!”田华才不屑地说道。
李天明笑而不语。
不过,如果是刘墉的字画,那很适合作为贺礼送给唐康时祝寿。
想到这里,李天明便起身往台上走去,反正上去看看也不会少块肉。
田华才实在没兴趣,也没有跟过去。
众人看到李天明上了台,议论纷纷。
“看到没,这小伙子毛就是没长齐呢,还真去看了。”
“要不骗谁去啊?骗的就是他这样的小菜鸟。”
“对了,刚才那鎏金佛像是不是就他买的?这也太傻缺了吧?”
在台下座着的马俊远和徐兴达都乐得不行。
“这个叫李天明的,是不是已经蠢到一定程度了?”马俊远说道。
“我估计啊,自从上次他在我那里捡了个大漏,心里已经极度鼓胀了。”
“我们就看他怎么出丑吧。”
现在的李天明脸皮厚着呢,根本就听不到台底下再说些什么,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这幅字画上。
这张字画的装裱还不错,装裱师的水平应该不比秦名扬差多少,而且用料极好。
再看这字,李天明不由地点点头。
温柔敦厚,用笔圆润,不是很肥,墨色凝重,带有明显的馆阁体的风格,这完全符合刘墉帖学书法的特点。
这字画整体很长,要四个平尺左右。
一般的字画是按照平尺为单位,去计算价格的。
如果是真是刘墉真迹,那确实很有价值。
李天明看了一眼落款,仍然是“刘墉”二字。
突然,李天明心中一动。
在李天明的“大师级古董鉴定”知识中,绝大部分刘墉的代作、伪作都是以“石庵”作为署名和落款的。
而刘墉的真迹,往往都是署上“刘墉”。
李天明再仔细看这字画的纸张,描金蜡纸……
“万物鉴定系统”发动。
【物品名称】:古代字画
【物品作者】:刘墉
【物品年代】:清代
【物品价值】:较高
【收购价格】:五万一千块软民币
【售出价格】:八十五万块软民币
看到“作者”和“售出价格”,李天明的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
这张“刘墉真迹”,李天明是要定了!
“好了,这幅刘墉字画真迹开始进行竞价,起拍价格为……五万块软民币,每次加价不低于一千块软民币。”
拍卖师话音刚落,台下就是一阵乱哄哄的议论声。
“有病,本来就是张假字画,还定几万块的起拍价,千八百块或许有人要。”
“这要是不流拍,我就去吃屎!”
“你可别这么说,万一真有人拍呢?”
“那我就真去吃屎!”
众人说话间,李天明举起了手:“五万一千块!”
全场哗然,特别是那个要去吃屎的,完全是愣住了。
谁会想到,还真有人花几万块钱去拍这么一张代作、伪作字画。
拍卖师一看,还真的有人出了价,马上连喊两声,果然没人接话。
“啪”的一声,落锤了。
“刚才这位小伙子,恭喜你,这幅刘墉字画真迹,是你的了!”
“喂,李兄弟,你没事吧?这明显不是真的。”
李天明微微一笑:“田老板,相信我,这一幅是刘墉的真迹,货真价实……”
“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