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晋国治东出讨王,柏乡二战崔少(1 / 1)

加入书签




随着天佑五年梁宋晋等诸国大战的结束,天下终于能够喘一口气。
有野心的诸侯厉兵秣马,没野心的诸侯开宴升平。
然而新继位的李存勖却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现在天下诸侯中,最危险的就是晋国,南部被梁国侵占大部,东部有赵王、北平王、燕王威胁。
唯一的盟友宋公还被梁军切断。
虽说现在晋国的状态很差,国库空虚,士兵们疲惫不堪,新募集的军士训练不到位。
但若不趁着此时尽可能的扩大晋国的实力,占据有利地形。
难道要等到梁赵等国恢复实力后,大举来攻吗?
不过虽然定下了先天下诸侯出手的决心,但是也不是说现在就要动手。
就是想动手,没有了钱粮的晋国也没有办法。
怎么说都要先回一回血再说。
唐天佑六年
自李存勖返回太原后,一改其父李克用的穷兵黩武,大肆扩军的旧例。
毕竟当初他因为白氏的关系,在晋白书院读过书。
可惜在前几年的太原大战中,晋白书院遭受灭顶之灾,受到了朱温的重点关注。
书院被焚,学子、夫子被追杀。
加上早先长安朝廷的理学派大臣被屠戮。
在唐后期纵横朝廷数十年,影响河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天下显学,理学北派就此步入末路。
仅剩大猫小猫二三只。
反倒是一直在地方深耕的理学南派-汴州汴梁书院,在宣武军,也就是现如今的宋国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发展。
宋国二十多个州,以汴梁书院为核心,附以州学、县学提供基层学子。
理学南派在今河南、山东一带大为盛行,压制得经学派抬不起头来。
仅有鲁地、颍地因为是经学家的大本营,稍微可以保持传承。
因此受过高等良好教育的李存勖深知文武并重的道理。
是以他在这一年中犒赏军士、整顿内政、严肃军纪、抚恤孤寡。
大量任用遗失于野的晋白书院学子、老师。
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再次举起了晋国的大旗。
唐天祐七年六月
内部稳定的李存勖亲领五千精兵,自太原东出,袭取井径,攻赵国。
赵王王镕不能挡,求救于北平王王处直。
因为王镕、王处直二人相近的处境,相近的地理位置,所以二者向来同进退。
六月二十六日
晋军五千与赵军三万、北平军一万战于恒州真定境内。
因为晋军全是骑兵,所以赵、北平两军被耍的团团转。
不过因为晋军没有步兵,所以也无法攻下城池,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七月六日
赵王向朱温求援,朱温遣邢州刺史赵西平,领军援真定。
然而梁军走至柏乡,遭遇早就在此等候的晋宋联军的埋伏。
晋将李嗣源与宋将白子胜,各领两千人自左右密林齐出,梁军不能挡,一万梁军自此崩溃。
此役斩首两千余级,俘获三千人,赵西平单骑逃回邢州。
没了梁军救援,又得知宋魏州留后康怀英出兵相助晋军,赵王、北平王惊惧。
两者商议,决定出使请和。
晋军多骑兵,无法攻城,宋军需要防备洺州梁军,只能派出小部分步军,杯水车薪。
经过考虑,李存勖答应了二者的请和。
最终赵王、北平王承诺与梁国断盟,反归晋国,并结成河北同盟,守望相助,共抗梁燕,尊晋国李存勖为盟主。
远在洛阳的朱温得知赵、北平二王背盟,投向李存勖,大怒,随即准备出兵胁迫二王,使他们再次归附自己。
因为朱温深知,南边、西边、东边都没有自己的位置。
只有北边,才能让梁国开疆扩土。
而且现在梁国在河北也有不少土地,以怀州、卫州、洺州为中心,兼以磁相,又以贝博冀深四州为附庸。
近乎占据了小半个河北之地。
十一月
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彻底夺取赵国、北平国,不再忍受他们的摇摆。
并遣使要求燕王刘仁恭出兵牵制晋国,否则赵、北平灭亡后,便是燕国。
梁军精锐,王镕、王处直二人惊惧,连忙向李存勖求援。
得到二王的求救信,又探得东北面燕军的动向,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
十二月
李存勖亲率晋军东进,在柏乡五里处的野河北岸立寨。
而这次梁军汲取上次的教训,留下大量兵马看顾洺州这个狭隘通道,前进至野河南岸与晋军隔河对峙。
汴州宋国公府
白涧收到了李存勖发来的出兵信,请求宋军出兵与自己共击梁军。
出兵肯定是要出兵的,坐看盟军失败,对宋国自己也没有好处。
看着当下的天下局势图,经由崔少杰的分析、讲解,诸将对于如何出兵心中有了看法。
现如今宋国能直接动手的地方有三条路。
第一路自许州攻洛阳,效仿前年之计,不过朱温早有防备,梁军北上时,早已在登封、梁县留足了大军。
且又在洛阳屯驻了足够多的禁军,就是为了防止宋军背刺。
第二路自郑州出,与第一路相近,可以不做考虑。
第三路自魏州出,不过有两种做法,一者直扑洺州,若能够夺下洺州,前线梁军不占自愧。但这种做法对宋国没有多大好处。
二者则是直接开往前线与晋军汇合。这种做法比前面的还要亏,损兵折将不说,仅能得到晋军的好感。
“所以,在下以为,我们可以自魏州出偏军攻打洺州,以为策应。”
“主力实则自棣州而出,收沧景之地,胁迫燕军回防。”
“太原没有威胁以后,晋王便能甩开手与梁军对战,此亦为围魏救赵之计。”
听到崔少杰的话,在场的将领瞪大了眼睛。
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每次都能够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乖乖,恐怕不仅不是朱温,就连刘仁恭也想不到吧。
白涧看着意气风发的崔少杰,眼中的欣赏已经溢出来了,随后看向一旁的张乃,问道:“军司以为如何?”
“明公早已有了定策,何必又要问属下呢。”已经步入暮年的张乃丝毫不认为崔少杰抢了他的风头,笑着回应道。
想来,下一任军司,非崔少杰莫属了。
甚至为了扶持他,白涧亲自去汴梁书院为其求了一个书院学士的头衔,这是成为军司必不可少的经历。
就连张乃,此时身上也挂了一个汴梁书院博士的职位。
白涧大笑两声,站起身来,示意崔少杰可以回原处了,随即环视诸将道:“崔参军的话都听清楚了吗?”
“清楚了。”
“如此,各部立即返回整顿,不日出征。”
“谨遵明公军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