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做成咸鱼(1 / 1)

加入书签




随后,朱元璋示意侍卫打开担子。
担子里面果然是几条死鱼。
都已经发臭,发腥。
在场的所有人都脸色发青。
不少人忍不住拿衣服捂住了口鼻。
尤其是诸位考生,不仅被鱼腥味冲得头晕目眩也不明白朱元璋究竟是何意。
刚刚拿出三筐稻谷,如今又拿出一担死鱼来。
朱元璋当时面色平静。
好像闻不到丝毫的腥气。
“诸位有哪位知道我大明是如何赋税的?”
“大明的赋税主要包括田赋,徭役和一些工商税!”李祺开口抢答!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
“所谓田赋,便是农民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粮食作为天赋。”
“种稻米的上交一部分稻米,种豆子的上交一部分豆子!”
“可是诸位,我大明幅员辽阔,有不少地方是以捕鱼为业!”
“这些人该如何收缴赋税呢?”朱元璋一边踱步,一边问道。
“捕鱼的交鱼不就好了嘛?”一位考生脱口而出。
朱元璋冷冷的瞪了他一眼。
他猛地打了一个寒颤,立刻闭嘴。
让捕鱼的交鱼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又没有保存的手段,交上来不就是死鱼了嘛?
不仅没有丝毫价值,保存下来,还容易发腥发臭。
众人这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要挑几条鱼上堂的原因了。
几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想不到好的办法。
“可否建个水库,将征收上来的鱼放入其中?”李祺思来想去,只想到如此的办法。
朱元璋听闻只是摇了摇头,看来对这个想法并不满意。
“兴建水库本身便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而且能够囊括天下上缴税赋的水库该有多大?”
“恐怕每年征收上来的鱼,连水库的维修费用都不够!”文启开口说道。
朱元璋见文启开口,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这不仅仅是一道殿试题,也是明朝现在遇到的难题。
朱元璋当然是希望这些才子能够讨论出一个好主意。
能够解决大明的这一难题。
李祺本身对文启本身便有些心怀不满。
如今文启居然又直接开口反驳他,更加加重了他心中对文启的怨恨。
“那不知文启兄弟有何高见?”
李祺开口说道。
“自然是有的!”文启笑笑。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的目光都朝着文启看来。
文启缓缓开口:“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无非是如何保存鱼的问题。”
“可这些问题,渔民早已解决。”
文启顿了一下。
“以捕鱼为生的地方多近海,不仅盛产鱼,而且盛产盐。”
“完全有条件将鱼腌制成咸鱼。”
“做成咸鱼不仅易于保存,而且能够作为储盐的方案之一。”
文启说完,在场的所有大臣便低声讨论了起来。
朱元璋静静的听着众人的讨论。
他不可能因为文启的几句话立刻下达命令。
但他直觉里,觉得文启的方法是可行的。
很快,朝堂里的大臣讨论的差不多了。
一位大臣,上前奏道:“陛下,文启所说的方法,很可能是可行的。”
“好!”朱元璋笑了笑。
“文启啊!文启!你倒是颇有几分智慧,替咱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朱元璋笑道。
“这便是今天殿试的题目,文启两道题都答出来,我便将文启定为状元。诸位可有什么异议嘛?”
“这……!”众考生听闻此话,看向文启的眼神里都有几分幽怨。
其中最不服气的当属李祺。
但他又不好直接开口。
于是,他眼神示意另一位考生。
在李祺的威压之下,另一位考生开口了。
“陛下,臣觉得殿试单考鱼米之事,是否略有不妥?”
他颤颤巍巍的说道,生怕惹怒了朱元璋。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而是从龙椅上走下。
一边踱步,一边望着考生。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不服气,认为刚刚出的两道问题和治国安邦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治国从来都不是空谈大话,你们可是在场的一品和二品官员。”
“他们都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掌管着大明的方方面面。”
“可即便是他们,平日里处理的最多的也是鱼米之事。”
“毕竟一粒米,一条鱼,才是民生,才是百姓的生活。”朱元璋说道。
众人终于明白了朱元璋的用心。
虽然不少考生心里还有几分不服气,但都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
“陛下始终心系民生,真是大明百姓之幸运。”一位大臣奉承道。
朱元璋显然对如此奉承十分受用。
“诸位才子将来也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要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陛下,草民还有一计!”朱元璋话音未落,文启再次开口道。
“哦?”朱元璋看向文启。
在场的众人都看向文启,有的是震惊,有的是好奇,有的是鄙夷。
简单的一场殿试,文启便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毕竟这些大臣拿着俸禄,花了数月都想不出来的计策却被文启一语道破了。
以朱元璋的脾气,等考生走后一定会大发雷霆。
斥责这群官员的无能。
但文启居然还不消停。
这下不仅得罪了考生,就连不少大臣也得罪了。
“陛下,臣刚刚说的将鱼做成咸鱼来储存,不过是下策。”
“臣还有一策!”文启说道。
“哦?说说看。”朱元璋开口了。
“陛下,大明的税负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以物品充实国库。”
“如此,一来管理不便,二来,许多东西用不上便被浪费掉了。”文启说道。
此话一出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没想到文启开口便是质疑大明的税赋。
税负可是不少官员吃饭的碗。
不少大臣都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再让文启说下去,或许要在大明掀起巨大的风浪。
几名大臣用眼神交换了一下意见。
“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针对我大明的税赋指手画脚。”一位大臣开口说道。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不过刚刚通过乡试,便想要改变大明律法,实在是有些不妥。”
诸位大臣都抨击道。
此时,一直在一旁观看的徐达终于找到了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