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蓝玉的想法(1 / 1)

加入书签




就在蓝玉带着自己的干儿子上街喝酒的时候。
朱棣和文启二人已经来到了朱元璋的书房。
朱棣看起来异常的兴奋,他早就知道了要打仗了,心里甚至有些隐隐的期待。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想要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得在战场上完成洗礼。
他为了这个机会等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是时候了。
“父皇,找儿臣来是所为何事,是终于要安排儿臣上战场了?”朱棣兴奋的问道。
自从朱元璋宣布北伐之后,他便时刻等待着朱元璋的任民。
可是朱元璋的任命却迟迟没有来。
其实对于朱棣要不要随军北伐,朱元璋的心中是很矛盾的。
毕竟他可是一路征战而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战争的残酷了。
朱棣太小了,现在就让上战场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
可是朱元璋也知道,想要成为名将必须得在战场完成洗礼。
原本他死活下不定决心,一方面希望老四能够通过这次战争来学习,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朱棣年纪太小。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没有任命朱棣的原因。
但是和蓝玉见过一面之后,便坚定了他内心的想法。
这一此必须要让老四跟去,就算让他吃些苦也无所谓。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认同朱棣的说法。
看到朱元璋点头,朱棣高兴的几乎要蹦起来。
“太好了!爹!你给我安排什么职务啊!”
朱元璋轻轻摇了摇头:“这一次就不给你安排职务了。”
“你就暂且随军去看看便是!”朱元璋继续开口说道。
听闻此话,朱棣也是一愣。
没想到朱元璋居然根本不给自己安排职务。
只是让自己随军,当个随军的贵胄。
随军的贵胄自然是不用自己冲锋陷阵的自然也没有风险。
唯一的风险便是被抓去当俘虏。
当然朱元璋并不担心会发生此事。
要是他们出了这么多人,朱棣能被元朝的人抓去当俘虏。
徐达几人也不用干了,直接自刎于此罢了。
而且还能了解道整个的流程,趁机学一些排兵布阵之法。
所以可以说这个安排是朱元璋思索良久的主意。
但是朱棣显然对这个职位有些不满:“父皇我想要上阵杀敌,为何只是给我安排随军。”朱棣听闻此话,显然是有些不满。
“老四,别犯你的驴脾气。”朱标在一旁宽慰道。
“四皇子,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一将难求。必先让你随军,是为了让你学习到一些排兵布阵之法。”
“是为了让你能够在将来成为将军带领军队,上阵杀敌时军队的事。”文启这个时候也开口说话了。
自从他进来之后,便始终没有说话。
行了一礼之后便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次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喊他来到底是为何意?
虽然说隐隐有了猜测,但是还是不敢多说话。
而眼看朱棣要反驳朱元璋这才开口劝诫。
“没错,咱家叫你随军可不是让你过去享受的。”朱元璋听了此话,也是点了点头。
“再加上你随军正是让你学习一下他们的排兵布阵之法。”
“你武艺再高也不过是十人敌百人敌,而你学会了兵法则是万人敌。”朱元璋开口说道。
他平日里虽然也是十分看重朱棣的武艺,但是也不想朱棣成为一个只懂武艺不懂战术的将军。
武艺再高在军队中也不过是个百夫长的位置,只有懂战术,日后才能统领千军万马。
听闻此话,朱棣的脸色虽然说还有几分难看,但是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我知道了父皇,我一定好好的学习他们的排兵布阵之法。”
随后朱元璋又转向旁边的文启,开口问道:“文先生可知道这次找文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听闻此话文启哭笑一声,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会让他猜。
“回陛下,微臣不知。”
“如今文先生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很多事情也已经走上正轨,所以说咱家希望文先生能够担任参军来参加这次的北伐。”朱元璋开口收到。
听到此话,众人的脸色略有不同。
文启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会让他来参加北伐。
要知道他虽然是武状元,但是自从来到朝堂之后,所说的都是文官的工作。
有几个文官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了?
更何况前些日子,他还答应了朱元璋要担任首府的事情。
不过那件事情发生之后不久之后,整个应天之中便开始准备北伐。
所以说建立内阁的事情也是被暂时的搁置了。
可这个时候朱元璋居然让他来随军出征。
这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而此时的朱棣却是异常的兴奋。
他没有想到不仅自己要随军,而文启居然也要随军。
怪不得父皇会把他们两个叫在一起。
他还记得自己和文启沙盘对抗的时候,文启教他的许多事情。
之前一直没有办法去实践,如今终于可以有机会现场学习了。
而文启也是可以现场教他。
而且他和文启二人年龄相仿,关系也是极好,这下在行军的路上也有玩伴。
“觉得如何?”朱元璋继续开口问道。
文启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既然是陛下所说,那微臣自然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次出征,必然竭尽全力。”
文启开口说道。
听到此话,朱元璋也是一惊,没有想到文启居然答应的如此顺利。
要知道之前他跟文启安排什么职务的时候,文启都是扭扭捏捏。
几乎是越大的官职,文启越是不愿意接受。
可没有想到这一次文启答应的这么随意。
难道是因为这次是要远离皇宫吗?
对此,文启当然有自己的考量。
远离皇宫是一个方面。
他也想要将这些元朝的余孽彻底清除掉。
至少要把他们打的几十年恢复不了。
否则的话,整个大明朝的历史,都要不断的和他们打交道。
所以还不如一劳永逸,趁着元朝式微直接把他们给灭了。
这样的话也能够以绝后患。
所以他这才离开答应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