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献城(1 / 2)

加入书签

张任在被刘璝击昏了之后便被他强行给带走了,而马超和武安国则带领着凉州军士卒在城头和城下与益州军士卒展开着最后的决战。不得不说,张任和刘璝的离开,是再一次的注定了益州军士卒的失败,不可能再力挽狂澜了。

而因为很多的益州军士卒都看到自己大帅被刘将军给强行带走了,所以此时大多数人确实是没什么战心了,自然就是都倒戈投降了凉州军。而这样儿的也确实是大多数,也只有极少数的士卒还在负隅顽抗着,不过也都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毕竟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怎么可能是马超凉州军的对手。而且此时很多士卒都是跑得跑,投降得投降,所以他们面临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眼见此时是胜利在望,马超对着凉州军士卒大喊道:“弟兄们,胜利不远了,大家快杀!”

结果那些还剩下的负隅顽抗的益州军士卒都被马超带兵灭杀了,本来他们人数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很容易,一下就都解决了。至于跑了的漏网之鱼,那却还只是少数而已。

战斗结束后,陈到不在这儿,所以马超就命武安国带着士卒打扫战场,而他则和郭嘉准备去找雒县令等人,准备交接一下雒县的事务。但并不用两人去找他们,这不雒县令等人已经来找马超他们来了吗。对益州来说,其实死忠的人只是少数而已,更何况还摊上了刘璋这样懦弱的主公呢。所以雒县上下,大小官员,没有一个不投降的,最后全都是投靠了马超。

而马超对此也自然是全盘接受。确实也是来者不拒。虽然这地方是没什么人才,但是基层的官员,自己肯定也是需要很多的,要不谁来治理地方呢。所以也不要小看了这些人,很多时候还都要靠着这帮人呢。要不就指着帐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之后自然还是出榜安民,让百姓都知道雒县如今已经归了凉州牧所管辖了。至于老百姓他们,那就更简单了,还别说,他们对马超的凉州军确实也没太多的抵触情绪。这个应该说是马超的凉州军的口碑不错。而且真确实是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你不得罪老百姓,老百姓一般不可能没事儿闲的去反你是不是。

--------------------------------------------------

马超和郭嘉两人此时正闲聊着,而武安国这时候却已经是带兵打扫完了战场。来向自己主公复命了。

此时他正在汇报着凉州军的具体伤亡情况,听得马超是一阵心疼啊。其实不只是他如此。武安国本人。还有旁边的郭嘉,乃至于他身后站着的彭羕,三人心中无不是这个感觉。

马超他一共是带了五万人马进了益州,之后又分别在葭萌关、梓潼、涪县还有绵竹四个地方各留守了不多不少,整好三千的士卒。而这就已经是一万两千的人马了,之后马超则带着剩下的将近三万的人马来到了雒县。也就是说他之前在四个地方一共折损了八千多的人马,如果平均算下来的话,是一个地方折损了两千多点儿的人。当然了,其实并不能这么去算的。只不过就是这么一说而已,便于对比。

而如今马超就只剩下了两万三千多点儿的人马了,也就是说他在雒县一个地方就损失了五千多,近六千的人马啊,是平均数的两倍还要多些,由此可见张任的厉害。

当然了,有人要是说,之前那都是用了不少计,算是胜利得比较轻松了。而如今夺取雒县,那可是真刀真枪攻城拿下的,所以这个也确实是要考虑在内的。不过因何如此,仔细想一想,用不成计,只能去强攻,那还不就是说明了张任的强吗。而在前面的那四个地方,加在一起才折损了多少人马啊。

马超此时心说,要真是张任他的益州军士卒都带到葭萌关的话,此时他是想都不敢想了。估计要真是如此的话,自己可能都过不去葭萌关吧,真是不一定啊,反正很悬很悬就是了。

--------------------------------------------------

这次马超让凉州军士卒休息得时日比较长,毕竟己方是刚刚和张任的益州军士卒大战完。所以直到三日后,马超才带着他那两万出点儿头的人马奔向了成都。

至于留守,只能是让最后剩下的武安国留了下来。毕竟雒县是己方士卒经过了多少时日,然后最后是浴血奋战才夺下来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马超确实都是特别重视这个城池。所以最后他便让武安国带着三千士卒留守在了雒县,至于武安国,他当然是听从了自己主公的命令。其实好好想想,崔安崔福达、文和先生、陈到陈叔至,哪个不都是早就被自己主公留了下来,所以自己这还算是不错的呢,所以他自然是没有什么怨言。

于是最后,马超便带着郭嘉踏上了雒县—成都的路。

而在路上郭嘉则问向了自己主公他心中的疑惑:“主公难道就不担忧这最后一座城池吗?”

马超闻言则微微一笑,心说自己为什么要担心这最后一个地方呢。要说从雒县到成都,路当然是不只一条,但是最近的却还得是经过一座城池才行,那就是广汉郡的新都城。只要过了这新都,那么可真就是兵临成都城下了。但是马超从来都没有担忧过这个地方,哪怕如今他要过新都去成都,他也没怎么去担忧此地。

“新都城守将,姓孟名达字子敬,此人可以说服,所以对于此地却不必多虑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