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休想逃脱(1 / 1)

加入书签




赢政眉头微皱,他当然愿意变革,但这不只是嘴上谈谈那么简单。
改革牵扯众多人的利益,会有强大的阻力。
朝中大臣甚至贵族都不会轻易赞成改革,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旦触动了,便是对自己的挑战。
看着弟弟的表情,嬴夜深知政哥的想法但一直无法实现。
他认为改革必须先从根治开始,从基本的问题着手。
眼中的秦帝国看似稳如泰岳,实则是内在满目疮痍,接近崩塌。
若到时民不聊生,必然会爆发农民起义。
这不仅会重创国家命运,也将让与秦国绑定命运的嬴夜遭受打击。
如今的秦朝看似摇摇欲坠,就算政哥在世也无法久安。
一旦人民忍饥挨饿,皇帝的名字无关紧要,仍有可能引来农民起义。
然而只要能吃饱饭,无论是谁登基,民众都不会再有反抗情绪。
这些都是迫不得已,民众只求一日温饱,无非此愿。
当下的秦国犹如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不小心就会倾覆。
确保安稳,需依赖于掌握者和完善的维护,而维护者正是那些平凡的秦民百姓。
让他们的饭碗稳定才是减少民怨、稳固统治的良策。
改变现有税制,让人们衣食无忧,谁还会为了一点口粮冒生命的危险呢?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最快的行动方案莫过于从豪门开始。
过去或许条件不具备,但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嬴夜拥有改革的办法——他能够让全国人民填饱肚子!但这需要政哥的授权才能实行。
“启禀陛下,万万不可!”他继续谏言道,“那些豪门虽然富有,但他们影响力巨大,是秦国基石。
动摇他们将动摇国家的根本!”
“若逼反他们,整个天下都要乱起来了!”淳于越对改革非常不满,巨额亏损的他在心底憎恨九公子的行为。
如今看来,这位公子似乎有意针对贵族和绅士阶级进行改革。
这怎么可能被允许?要知道他自己就是出自贵族门庭。
再说儒家知识分子,大部分也出自贵族,那些所谓的贫寒子弟,其实鲜少,多是贵族子女。
贵族中大部分又多受儒学浸染。
对他们出手岂不是等于打击儒家?这样的决定决不可行,淳于越第一个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如今国家中最富有的就是贵族,如果逼得太狠,大秦就有危险了!”另一位大臣疾呼道。
“他们有钱有势,影响力庞大,若是要惹恼,恐怕大秦四境烽火不绝!”另一人补充,强调贵族阶层的势力与国体密切相关。
“况且他们对国忠心,朝廷困乏之际他们也有贡献。
若是无故逼迫,后果不堪设想。”又一名官员恳求阻止征税行动。
“朝廷财政紧缺时,正是他们的施舍让我们渡过难关,如此忘恩负义,以后谁还会衷心效力于皇室?”最后那人愤慨地说。
跟随淳于越的文武百官纷纷附议,反对对全国贵族施以赋税征收。
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没有人愿意让步。
此刻,嬴政的眉头拧得更紧,原本要针对贵族征税的决心也开始动摇。
官员们的话确实有些道理,贵族曾在危急时伸出援手。
长久的坚持,确实离不开贵族的协助。
此刻冒然触动他们,只会留下忘恩之名。
而这一切都被嬴夜看在眼里。
果然,改革的路上,老顽固们是他最大的阻碍啊!渐渐地,他的脸色转冷,眼神锐利扫视全场,沉声喝道:“你们这帮老顽固,附议个甚!”
“尚未开征,便已跳了出来,是因为触及了你们的利益吗?”面对大臣们的震怒,嬴夜毫不退让,继续指控。
“朝廷各郡不是有因赋税而饿死的人吗?如果不改革,会有更多的人饿死!你们为何不上报?难道想独吞好处?”话音未落,大臣们都吓得脸色铁青,惶恐下跪,因为一旦证实“吞私”行为,将是诛九族的死罪。
“陛下,老臣冤枉!“其中一人惊慌失措,高喊自己的清白。
“陛下,臣并无欺瞒之心,望您明察!”
“陛下,请您责罚那九公子,他对我等进行诬陷!”
满朝文武皆跪地申诉,有些更是反指他人。
秦始皇威严地坐在龙椅之上,帝王之气瞬间充斥整个朝堂,压得所有人呼吸一滞。
他微微审视了一众大臣,视线稍微停留于嬴夜身上,随后便移开。
“大秦境内是否已有无辜百姓因饥寒而亡?”
此语一出,无人再敢开口。
由此,秦始皇确信嬴夜所言非虚。
自统一六国后,他的注意力已主要集中在长生之道上,国家事务中民生的部分渐渐少有涉猎。
每日处理无数奏章,但他并未接收到关于民众饥毙的报告。
这显然暗示有隐瞒者存在。
始皇帝怒发冲冠:“何人竟敢如此放肆!大事瞒着寡人,实乃大罪!”
君怒则天变!臣子惊惧,纷纷为自辩。
“陛下,并非我等的责任!”
“是赵高!有关这方面的信息,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此事背后均有赵党干手!”
“陛下!与我等无关!还请明察!”
几乎整个朝廷都将矛头对准了赵高的势力。
实际上确实如此,赵高一手遮天,每件关乎民苦的呈状皆被拦截。
他们宣称这么做是在为始皇排忧解难,避免让陛下操心过度,毕竟近年来,由于研究长生,皇帝身心劳累。
然而这个掩盖下的事实,无人留意,直至此刻,大臣们的指控才揭露真相,令那十多位赵党余党胆寒。
“陛下宽恕啊!全因赵高所为,与我们无关!”
“真的啊,陛下,我们与赵高并不往来。”
“乞求陛下宽容!”
“请陛下明鉴!”
这十几个人里,包括了议政官、车驾总管、宫内的管理人员等人。
秦始皇眼神犀利,冷冽地注视他们。
赵高派系又能怎样?没了赵高,只要臣子安份守己,他本无意屠戮。
然而,若犯下了这种欺瞒皇上的大忌,就休想逃脱。
“章邯!”
“属下在此!”章邯应声挺身而出,恭谨行礼。
“推出去,斩首!”
“遵命!”章邯命令执行,唤集大批侍卫,毫不怜悯地架起了十多位大臣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