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波涛汹涌(中)(2 / 2)

加入书签

“诺!”

武后此令一下,早有准备的司礼宦官程登高立马领着名手捧着一叠子奏本的小宦官从旁闪了出来,高声应答了一嗓子,而后伸手取过随侍宦官手中的折子,拖腔拖调地照本宣科道:“臣,潞州都督韩王李元嘉,有本上奏天听,兹有春耕专使王方明假借推广海外粮种之名,行扰民之事,臣治下涉县陈家村数十户人家因不肯种植海外粮种,与专使从人发生争执,竟被肆意殴打辱骂,数户人家因受辱不过,告至县衙,此乃法理所许之事也,却不料竟遭专使从人当众驱逐,以致数人绝望投圜,冤屈难述,事涉钦差,臣不敢专断,还请陛下主持公道!另,同州刺史刘梧亦有本章在此,弹劾春耕专使路有宁骄横无度……”

“显儿忙的便是这么些事务么,嗯?”

程登高的声音尖细难听至极,可武后却是享受得很,嘴角边的笑意愈发浓了几分,一待程登高将五本奏折宣完,便有些个迫不及待地开始发难了。

“母后明鉴,孩儿确是派出了不少春耕之专使,以此督促春耕事宜,所有行程皆有备案在,确不曾听闻有如五州之事,儿臣以为内里必有蹊跷,究竟如何,终归须得调查清楚方可明辨是非,所谓偏听则暗,不外如是耳。”

李显来大明宫之前,便已谋定了应对之策略,自是不会因骤然遭弹劾而惊惶莫名,面对着武后的发难,李显并无一丝一毫的激动神色,只是语气平淡地解释道。

“好一个偏听则暗,按尔这般说法,五州刺史都是在信口开河不成?”

武后今日大聚诸般宰辅,又将高宗都拽了出来,根本之目的便是要一举拿下李显,又怎肯让李显随便几句解释便混将过去,这便面色一沉,声线冷厉地喝问了起来。

“是非曲直自有公道,儿臣不敢妄言五州刺史皆在欺君,然,其中必然有乖谬所在,须得彻查方可明辨是非,儿臣恳请父皇下诏,彻查此事,若是儿臣之责,儿臣不敢自辩,若是查无实据,五州刺史该负何责,那就依律治之!”

尽管尚未收到“鸣镝”那头传来的正式调查结果,可对于派出去的专使,李显却有着足够的信心,在他看来,无论是王方明又或是路有宁,皆属谨慎之辈,行事或许难做到完美无缺,却也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差错,值此时分,李显自是不肯低头服罪,也不管武后的脸色有多冷厉,双眼紧盯着高宗,昂然请旨道。

“这个……,唔,自是该得查上一查才好。”

高宗先前阅读五州刺史弹章之际,心中对李显的不满可是浓得很,可此时一听李显如此说法,却又不免起了疑虑,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出言同意了李显彻查的请求。

“陛下圣明,老臣也以为其中恐有蹊跷,愿请旨为之,恳请陛下、娘娘圣裁。”

高宗话音刚落,高智周便已从旁闪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要出面调查此案。

“陛下,老臣以为高相素来公正廉洁,由其出面总掌查案事宜,当可无虞也。”

高智周这么一出头,贾朝隐立马便站出来附和了一把,配合得可谓是极之默契。

“陛下,高相年高德昭,素有清名,由其总揽彻查一事,老臣以为甚善。”

贾朝隐话音刚落,越王李贞也从旁闪了出来,同样是配合着赞同道。

“唔……,媚娘以为如何啊?”

高宗可以不理会高智周的自告奋勇,也可以不重视贾朝隐的附和之言,可对于李贞这个兄长的建议,他却是不好直接回了回去,哪怕心底里隐隐觉得此提议有些个不妥,这便沉吟着问起了武后的意见来。

“陛下,高相久历地方,政务熟稔,正是最佳之人选,臣妾以为无有不妥之处。”

高宗如此问法的本意是要武后提出反对的意见,用心倒是不错,可惜不过是问道于盲罢了,武后本就与越王一系串通好了的,又怎可能在此时出言反对。

“嗯,那好,朕看……”

高宗久疏政务,自是看不清朝局之变化,在他想来,李贞一方乃是平衡武后与李显之争的最佳缓冲,理应有着中立之立场,此时见武后也无异议,自也就没再多想,一张口便打算将此事定了调子。

“父皇且慢,儿臣以为此事不妥!”

李显早就知晓了此事乃是越王一系与武后一党联合炮制出来的阴谋,又怎肯让高智周这个越王党的中坚将调查权把握了去,这一见高宗要下决断,哪还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这便不管不顾地出言打断道。

李显这一插话的行为着实有违人臣应有之道,说严重点,那便是有着欺君之嫌疑,斯言一出,满殿朝臣们的目光立马齐刷刷地朝李显扫了过去,个中的意味复杂难明,震惊者有之,诧异者也有之,幸灾乐祸者也有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