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总攻(1 / 2)

加入书签

十二月初,林汉伦与母亲宁国公主回到了已经离开一年的应天府。

虽然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这十个月来,林汉伦大部分时间都在条件艰苦的战场上,经历了铁血的淬炼,如今的他,已经觉得跟繁华的京城格格不入。

极西的战火对偌大的大明没有丝毫影响,处处依旧歌舞升平。

想到在极西受苦的战士们,林汉伦的心中难免有些郁结。

宁国公主却反过来安慰自己的这个儿子。“林家的强大,是建立在当初随你祖父,祖母前往唐林城的山东百姓身上的。正因为我们流血流汗,所以林家如今才能占据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没有人跟我们相争。不要说侯爵府,就是公爵府,亲王府,又有谁比我们的土地更多!”

“万事皆有代价吗?”

宁国公主怅然地叹了口气,神态之间有一丝茫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吧……”

年岁渐大,林汉伦也渐渐明白长辈之间的缘分。自己的母亲身为皇后亲出的公主,却嫁给了平民出身,而且资质一般的父亲。

母亲的心里是有些不甘的,所以在遥远的极西,她依旧活在自己年轻时候的梦里。她一直维持着自己身为公主的荣耀,从来不肯主动融入唐林城。

父亲是爱她的,所以一直宠着她。奶奶出身平凡,对这个出身高贵的儿媳高贵做派,并没有多少怨言。

不管这个儿媳有多豪奢,也都尽力满足,从不约束她。

因为她想通过这个儿媳,让自己林家成为大明的豪门贵族,让林家的子孙,像一个贵族,而不是草莽。

这些年来,要不是奶奶一力支撑,在祖父和两个叔叔死后,唐林城恐怕早就没落了。

所以林汉伦早就明白,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让奶奶失望,也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日子过的不畅快。

所幸这些年唐林城周边矿产出产的多,几次西征,也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唐林城虽然因为有外敌,压力大一些,但是论起财富和势力,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都是一等的。

经济的压力不大,军事上的压力却不小。

今年要不是皇外祖提供了连发枪,恐怕林家也仅仅只能自保。

小时候,林汉伦还曾经埋怨过皇外祖,认为大明如此强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消灭了敌人,偏偏让林家独力面对敌人。

但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过来。这是皇外祖给林家的机会。如果是朝廷派兵消灭了敌人,那林家的作用就降低了。

那个时候,林家还能有现在的数万兵力吗?不能!

林家是皇外祖故意留下来的一直磨着的刀,要始终保持锋利。

这也是林家的未来,是他的使命。

对唐赛儿心意,他也逐渐明白了过来。她的这个祖母一辈子都在抗争,为林家的命运努力。

这次西征,是她一辈子最大的梦想。

以前是因为兵力太少,抢了地盘也守不住。

但是现在,林家的地盘上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十万,祖母要一次性把那些白人打怕,给自己的子孙留下更大的家业。

他知道自己现在能帮祖母的有限,但是他一定能帮祖母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

“母亲,这次到了京城,皇外祖那里,还要你多讨好一番。永衡姨那里,因为今年夏天时候的行动,得到了皇外祖的嘉许,这也说明,皇外祖并不忌讳你们这些女儿干政。”

宁国公主却摇了摇头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你又怎么能比得上我更了解你的皇外祖?何况,永衡插手的是外事,真正涉及到军国大事,我插手越多,越是坏事。

身为皇后的亲女,从小她接受的教导可要比一般的公主多了许多。

她很清楚自己父皇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从不愿意在家国大事中间掺杂私人感情。

永衡是钻了个空子,利用自己在欧洲的便利条件,帮助通政司在他们力不能及的环节提供了一些帮助。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直接参与到大明的直接利益分配环节,所以,她们的父皇才会大为嘉赏。

可是现在不一样,唐林城要主动开战,涉及到大批的军用物资,甚至包括军队的调拨,资源分配的倾斜。

她如果真想为林家多要点好处,自己反而不能插手太多。

哪怕她现在是林家的儿媳,唐林城的女主人,但是首先,她是父皇的女儿,是大明帝国的公主。

林汉伦有些失望,可是宁国公主又说道:“我们一起去见你皇外祖,我只负责向他哭诉唐林城的日子过的苦,剩下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做。记住,除了你皇外祖,任谁那里的关系你都不要去跑。这个帝国,永远是你皇外祖的!”

听到母亲的话,林汉伦这才慢慢想通了这里面的干系。他突然发觉,这个原本在他眼里娇生惯养,只会花钱,只会享受的母亲,其实一点也不像看上去的这么简单。

虽然只是一年没有回来应天府,但是在此来到应天府,林汉伦就已经觉得跟不上时代了。

应天府刚出现的电话,竟然能够千里传音。而如果电话线路接到唐林城去,那岂不是说,今后人在唐林城,就能直接跟皇外祖对话了?

而如果电话普及开来,那么哪里除了天灾人祸,哪里有了战事,应天府这里也很快就能知道。

回来的第二天,宁国和林汉伦就得到了朱瞻基的召见,看过了唐赛儿写的厚厚一叠军情汇报,朱瞻基又询问了林汉伦在军中的所见所闻,就打发他去国防部,跟那些参谋部的将领讲解连发枪在广泛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林汉伦连向朱瞻基开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打发出宫,内心难免有些郁闷。

留下了宁国公主在跟前,看着她素净的衣服,朱瞻基叹了口气。“既然回来了,你就在京城留到你母后满孝再回唐林城吧。”

宁国公主却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父皇,婆婆西征,汉生坐镇后方,连汉伦都要随军,女儿怎能一人留在京城享福?”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唐林城是什么做派,唐林城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可是女儿只要留在唐林城,不就能让民心安定吗?这不也是我这个公主最大的作用吗?”

朱瞻基听出了她语气里面的怨气,却没有放在心上。“你是皇后嫡出的公主,嫁于林汉生的确有些屈尊。可是如果不是林汉生这样的男人,不是唐三姐这样的婆婆,你能过得这么畅意吗?林家这些年的处境的确比别人家苦一些,可是林家的财富和兵力,难道不是大明勋贵世家里面最大的吗?

这次,不仅你要留在京城,就连汉伦,朕也不会放他回去。因为朕这一次,要彻底解决林家的后顾之忧。”

宁国凤眼微瞪,看着朱瞻基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朱瞻基又道:“以前是因为人口太少,所以朕放任那些斯拉夫人不去管他们。但是现在唐林三城有了一百多万人,河中都督府也有了两百多万汉人,只要一场大胜,将斯拉夫人打疼,赶走,你们这些人有二十年发展,人口已经勉强能守住疆域了。

不过,宁国你想过没有,如果朕将大明的边境一直打到莫斯科去,那你林家又该何去何从?把这件事考虑清楚了,你再来跟朕说……”

对唐赛儿,宁国和林汉伦来说,林家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林家的事不过是大明帝国的一点边角小事。

如今除了北非,欧洲,西亚,其他地区全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欧洲人如今翻不了天,他考虑更多的是大明的长久延续问题。

一个国家的长久稳定,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是政治架构的稳定,经济发展的稳定,科技腾飞的领先,军事统领的平稳。

大明的科技,经济已经是世界领先的位置,特别是电话出现以后,朱瞻基现在不再害怕被官员垄断视听,这个时候,考虑更多的就是削权了。

在政治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不间断调整,处政权,立法权,监督权,军事权被他各自圈定了范围、

任何一个大臣,哪怕是现在的总理大臣于谦,能够管理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军事他管不了;执法机构他也管不了;立法大权,他更管不了。

总理大臣上面有皇帝,与他平级的还有议长,秘书长,每个人只能管职权范围的一摊事,这样就不怕有权臣的出现。

所以,朱瞻基现在开始考虑的削弱兵权了。

由于勋贵家族都被分封海外,包括他的儿子们,宗室也都被分封海外,现在大明本土,并没有势力特别大的勋贵家族。

目前的大明周边,也只有三个公爵府还有统兵权,分别是黔国公沐家,他们镇守后世的缅甸,英国公张家,他们镇守后世的阿萨姆,还有武国公郑家,镇守河中。

其他各部军卫,由于不用直接面临战争,都是属于活动的统兵权。

也就是说,各部的军卫是固定的,但是指挥使以上的官员,全部都是流动的,三年到六年一换,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每家勋贵或者是将领,只能按照级别,有十人到三百的亲卫是直接听令将领的。

除了他们,大明也就在极西三城有例外,那里是当初唐赛儿他们自己从山东带过去的百姓,领兵权也一直在他们的手中。

如果大明不西进,他们就是大明的西北边境,可是如果大明真的打到莫斯科,甚至打到中欧,西欧去的时候,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变成了大明的腹地。

变成了大明的腹地,如果还想像现在一样拥有领兵权,那是不可能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