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河东之乱(2 / 2)

加入书签

这其中就包括了去年才被正式任命为指挥使的刘崇景。

此人在去年攻占潭洲的一战中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最为突出的却是今年攻占虔州的一战。

在这场大战中,因为谭全播的个人声望,虔州百姓踊跃参加守城,使得虔州的防御空前加强,吴军虽然再三猛攻,却始终不能攻破城池。

在此期间刘崇景多次亲自领兵攻城,表现极为悍勇,所以才被李承嗣看中。

当然,若刘崇景没有刘威这座靠山的话,李承嗣即便看中他,但也不会将他的名字加入到这份封赏名单中来。

看完整个文书后,杨渥沉吟了半晌,最后提趣÷阁将王茂章的封赏排在了首位,将刘信的排位放在了第二。

同时又提高了周本的排位,将其排在了第三位。

接着他又加入了朱瑾和郭崇韬、严可求三人的名字,并且将他们的排名与朱思勍、柴再用等人并列。

此外,还有许多将领的排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总体上还是遵循了李承嗣原本的排序。

做完这些后,杨渥将文书发还给李承嗣,接着问道:“这份文书你看一下,然后给内阁诸学士发一份,让他们讨论一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按照这文书来进行封赏。”

“是,臣这就命人去抄录。”李承嗣接过文书,粗略的扫了一眼,首先就看到了其中的挤出变化,不由得心中一惊。

将王茂章的排位放在第一,这一点李承嗣非常明白其中的意思,无非就是照顾王茂章这位功勋老臣罢了。

当年王茂章和杨渥二人就有不少交情,后面在消灭钱鏐和平定田覠之乱的过程中更是立下大功,尤其是王茂章在青州之战里大败梁军,名扬天下,是如今吴国声威最浓的大将之一。

相比之下,刘信、柴再用等人虽然也建立了不少功劳,不过与王茂章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当初杨渥还以为王茂章身子健朗,而且年纪又不大,所以没有给他太高的封爵,好为今后立功留下封赏的空间。

不然以王茂章当年的功绩,只怕成为国公也差不多了;不过那样的话,王茂章接下来就只能在中枢待着,不能继续领兵征战,不然就可能出现功高不赏的情况,这显然不是杨渥愿意看到的。

但如今王茂章身受重伤,今后亲自领兵打仗的机会都很渺茫,杨渥自然要将他以前的功劳考虑进去,对他进行最后的封赏。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刘信在这几年内实际功劳要超过王茂章,但也只能屈居第二位。

除了王茂章的排位上升外,周本的排位也上升到第三,这就让李承嗣有些惊讶了。

因为周本和王茂章在当年的功劳是差不多的,两人的情况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周本的年龄同样不算大,今后还有许多领兵的机会。

甚至杨渥还知道,历史上周本将会活到南唐立国,那可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所以若是没有大的变动的话,周本将来应该还能统领大军参加北伐之战。

如今王茂章毕竟是出于特例才会被排到功劳第一的位置,那么周本为何也被排在第三位呢?

要知道按照实际功劳来说的话,周本也就是在讨伐福建一战中担任了其中一路大军的统领,而且那一战对手实力太弱,即便赢了也算不得什么大功劳。

李承嗣想不明白为什么杨渥会突然将周本的排序提高,不过向杨渥告辞出来后,他心中一动,却是忽然想明白了。

“或许大王这么安排,却是为了给太子殿下增加筹码的缘故吧。”

是的,如今杨氏众人之中,杨渥的那些弟弟里面也就杨隆演还有一丝继承吴国的可能,其他的弟弟基本上没有任何希望。

便是杨隆演这个杨渥最为亲近的弟弟,他将来继承吴国的希望同样不大,毕竟杨渥如今还年轻,将来再执掌吴国二三十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时候杨渥自己的几个儿子早就成年,不可能将王位传给自己弟弟。

而杨渥的昭华徐氏,在今年杨渥出征吴国之前再一次怀上了,这一次若是能剩下一个儿子,加上之前的两个儿子,那就有三个子嗣。

不管如何,如今的太子已经不是唯一的王子,他的位置必然也会受到他的弟弟们的挑战,而那些朝中大臣们,随着诸多王子的成长必然也会有人生出些心思来。

所以杨渥将其外祖父周本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承嗣想明白了这一点,自然也就明白,至少在目前,太子的地位还是极为稳固的,不可能有谁能威胁到其地位。

第二天,内阁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主要就是商讨这份功劳榜单。

虽然杨渥已经御趣÷阁做了一些修改,不过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决定,其他人也会出于各种考虑而产生争执。

最终众臣讨论出一份名单,基本上还是按照杨渥修改后的那份名单来,不过后面的一些排位却有了一些变化。

对此,杨渥倒是不怎么在意,只要大体上不乱来,在具体细节上他自然不会去过问那么多。

倒是冯道提出,如今李简和王绾二人即将出兵攻打蔡州和徐州,这一次因为没有出动主力,所以战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就会分出结果。

所以冯道建议具体的封赏可以等到这次战事结束之后再来一起封赏,这样也能激励两军将士更加奋勇杀敌。

对此建议,杨渥自然是欣然同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