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四 太监不急皇帝急(2 / 2)

加入书签

“我……不信,我……信了!”

看到徐晃的大斧在半空忽然改变了滑行轨迹,手腕一翻,由竖劈一下子变成了横削,而且速度更快,爆发力更强,沙鲁克顿时慌了手脚,手足无措,口不择言。

“不管你信也不信,受死吧!”

随着徐晃一声虎吼,斧光一闪,“噗嗤”一声,沙鲁克项上硕大的人头落地,鲜血犹如喷泉一般从腔子里喷出,染得胯下的白色战马浑身血渍斑斑。

“咴……”

受到惊吓的战马嘶鸣一声,驮着无头尸体落荒而逃,蹿出了百十丈距离,沙鲁克那魁梧的身躯才“噗通”一声,跌落在地。

“哇哦……汉将好厉害呀!”

沙鲁克在贵霜帝国屈指可数,竟然在二十回合之内被徐晃阵斩,这让五万贵霜军,与五万太平军齐齐的发出一声惊呼,士气有些低落。

“叮咚……贵霜猛将沙鲁克授首,恭喜宿主获得复活碎片一枚!”系统用掷地有声的语气向刘辩报喜。

徐晃的强悍出乎蒙恬的预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追悔莫及:“早知汉将如此骁勇,就不与他们斗将了!”

“全军冲锋!”蒙恬怒气冲冲的挥动手里的三尖两刃戟,下令全军冲锋。

敌军多达十万,徐晃与苏烈不敢恋战,且战且走,用诱敌之计牵引着贵霜军追袭。

在蒙恬的引领之下,十万联军漫山遍野的追赶汉军,双方陷入混战之中。

汉军人数虽少,但阵列整齐,甲胄鲜明,退而不乱,一路且战且走。贵霜联军虽然处在攻势,一时间却也占不到多大便宜,双方互有伤亡。

两军就这样你追我逐的厮杀了十七八里路,郭威率兵从左面杀出,卢象升率八千伏兵从右面杀出,三下夹攻贵霜军,双方顿时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虽然汉军猛将较多,但蒙恬用兵得当,而且自身也是一员悍将,在旁边助阵的韦昌辉提着一杆马槊左冲右突,也是骁勇异常。更重要的是贵霜军兵力超过了汉军两倍有余,这极大的弥补了他们单兵能力略逊于汉军的缺点。关键时刻,李秀成又率领两万人从斜刺里杀了出来,更是让战局难解难分,从上午一直厮杀到傍晚。

徐晃一边督战,一边与左右商议:“听闻贵霜军有两员猛将,分别唤作裴元庆、裴行俨,为何皆不在此地?此中必然有诈!”

“莫不是偷袭交趾去了?”卢象升一脸警惕,“速速派人探听交趾城的情报?”

果然不出卢象升所料,就在徐晃率军迎战之际,裴行俨已经率领两万精锐,轻装简行,抄小道悄悄逼近了交趾城下。

南方的城池高度与坚固程度无法与中原相比,而且没有护城河,身高八尺有余,威风凛凛的裴行俨手提虎头盘龙戟,高喝一声“攻城!”

冒着汉军的箭雨,裴行俨身先士卒,踏着云梯很快的登上了城楼,一杆盘龙戟无人能挡,所到之处尽皆披靡。

城里只有四千守军,坚守了一个时辰终于抵挡不住裴行俨的猛攻,打开北门向合浦方向撤退,同时派人通知徐晃。

裴行俨也不追赶,率兵直奔粮仓,打开之后才发现寥寥无几,方知道汉军早有准备,已经把交趾城的粮食运空。

原来徐晃唯恐被孙权军断了后路,陷入南北夹击之中,因此已经在半月之前派了一支人马把交趾城内的粮食送往七百里外的合浦,只留下了一个月的口粮,看看能坚守几天便守几天,守不住便挥兵撤退。

听闻交趾失陷,徐晃大斧一挥,下令撤退。亲自与苏烈轮流断后,且战且走,朝东北的合浦郡撤退。

蒙恬挥军追赶了三十余里,看到斜阳西沉,唯恐汉军在路上有埋伏,便收兵进入了交趾,安抚百姓,接管地方。

“哈哈……拿下了交州的治所交趾,乃是我贵霜自出师南越以来的大捷,立即火速向大将军禀报!”

站在交趾城头,蒙恬志得意满,一面遣使者向嬴政报喜,一面派人联络裴元庆与孙权、周瑜,争取早日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重创汉军南方军团,一举奠定对交州的控制。

夜色深沉,一支十万人左右的队伍在通往苍梧的道路上安营扎寨。

这支人马正是孙权与周瑜率领的孙氏余部,以及杨秀清的三万太平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所以谁也不敢称之为残部。

即便霍去疾与龙且合兵一处,总兵力只有七万人,面对着一路向南的孙军也不敢轻敌,只能在后面紧紧咬住,希望吴起军团在前面堵住,最后用前堵后截的策略消灭这支队伍。

周瑜命周德武、杨秀清前面开路,周侗、伍云召、沙摩柯率领三万人殿后,自己与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护着孙权兄妹居中,从桂阳一路南下,走了五百里路程,逐渐的逼近苍梧。

帅帐之中,十五岁的孙权正与周瑜商议下一步的策略。

“仲谋勿要忧虑,去年我已经派吕岱与桓阶攻占了苍梧,并且深沟高垒,囤积粮草,我军抵达苍梧之后,可以据城死守,等待蒙恬援军!据斥候禀报,蒙恬已经攻占了交趾,距离苍梧不过一千里路程,骑兵四日可到,有了贵霜的强力救援,我军定能绝处逢生,在交州生根!”周瑜对孙家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年轻的孙权却是一脸忧虑:“咱们整个荆州都丢了,仅凭一个苍梧能守得住吗?再说贵霜乃是番邦蛮寇,与我等语言不通,只怕不会真心实意的帮我们孙家!”

周瑜眉头紧蹙,在帅帐里来回踱步,半晌缓缓吐出一句话:“听说嬴政有个儿子,今年十六岁了!”

“公瑾此话何意?”孙权一脸不解。(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