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足智多谋的杨弘(2 / 2)

加入书签

卞秉和朱灵莫名其妙,以为斥候的探报有误。

哪怕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也不可能在一场惨败后,只用短短几天的工夫,就迅速恢复元气,然后勇敢的迎战刚刚打败自己的敌人,黄巾军的主将孙夏如果赶鸭子上架硬要这么做,部队很快就会自行溃散。

可是更多的斥候送来探报,黄巾军的确来了,不但没有自行溃散,行军的速度还不慢,他们已经到达阳泉以东五十里的地方,安营立寨,静候曹军进入战场。

卞秉和朱灵都被吓了一跳。

两天行军五十里,已经快要达到正规军的标准了,黄巾军的表现实在太强悍,简直是一支打不垮、砸不烂的铁军,他们真有这样的素质,早就得了天下,还有曹丞相什么事?

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卞秉和朱灵也变得谨慎起来,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小心翼翼的向前行军,同时又派出大量斥候,继续探查黄巾军的虚实。

大战虽然尚未爆发,两军之间已经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接触战,斥候队和游骑兵很快抓到一些俘虏,听到他们的口供,卞秉和朱灵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黄巾军的表现如此反常,是因为雷薄、陈兰的军中,又来了一个足智多谋的高人,为他们出了一条绝户计,突然火并黄巾军,牢牢控制了这支部队。

雷薄、陈兰曾是袁术的部将。

袁术手下还有一个长史,名叫杨弘。

杨弘虽然不能和卧龙凤雏相比,但在袁术手下,却是公认的第一号谋臣。

袁术败亡之后,杨弘侥幸逃脱,逃往江东想要投奔孙策,半路上却被乱兵掠走,几经辗转之后,来到大别山雷薄、陈兰军中,在昔日同僚的庇护下暂且栖身,正好赶上张曼成兵败附亭,孙夏率领黄巾残部逃往大别山。

杨弘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劝说雷薄、陈兰出山攻占阳泉,接应孙夏,并且放出消息,收拢其他溃逃的黄巾。

寿春位于两河一湖之间,北面是淮河,南面是芍陂湖,东面是淝水,只有西面大别山这一条出路,听说孙夏在阳泉一带竖起大旗,收拢人马,逃散的黄巾蜂拥而至,加上老弱妇孺,很快就聚拢了十万之众。

十万黄巾就是十万张嘴,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雷薄、陈兰一直躲在大别山里,并没有多少存粮,当然不会白白做善事,一直接济孙夏的十万黄巾。

曹军和朱儁在双月荡激战的时候,雷薄、陈兰突然发难,软禁了黄巾军的主将孙夏,以及其他一些黄巾军的重要将领,用亲人家眷威胁他们投降,谁敢反抗,就杀光他的全家。

火并!

黄巾军众将中,很多人不甘屈服,都死在雷薄、陈兰的刀下,他们的家人无论七十老妇还是三岁小儿,也被斩首示众,看到雷薄、陈兰一连杀了上百人毫不手软,黄巾军的主将孙夏终于跪地请降。

孙夏投降之后,十万黄巾群龙无首,再也没人反抗。

雷薄、陈兰只是两个无谋武夫,哪怕孙夏投降,也没有能力控制多达十万余人的黄巾众,可是杨弘只说了两个字,问题就迎刃而解。

连坐!

十余万黄巾中,一半都是随军家眷,雷薄、陈兰把他们关在阳泉县城里,当做人质。

除此之外,黄巾以队、屯、曲为单位,绑定他们的家人子女,实行连坐,一个人不听命令,全队斩首,一队不听命令,全屯斩首,一屯不听命令,全曲斩首,他们的家眷子女同样也要斩首。

心狠手辣!

杨弘特意嘱咐雷薄,陈兰,一定要找两个刺头出来,杀一儆百。

雷薄、陈兰心领神会,随便找了个由头,杀光了一屯两百个黄巾军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

十万黄巾军再不敢反抗,被迫离开阳泉县城,迎战曹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