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 / 2)

加入书签

公元第228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

公元第233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公元第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肃皋兰),屯兵边境。

为防鲜卑南下,公元第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公元第237年,曹魏遣名将毋丘俭率幽州诸部联合鲜卑、乌恒伐之,卫臻柬之,魏帝不听,公孙渊逆与俭战,俭不利,引还。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派使者拿着符节,借助鲜卑单于的王印,给边疆北方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魏国北方地区。

曹魏时期,魏灭燕之战中慕容鲜卑因与司马懿、乌恒、高句丽、流星联军灭公孙氏燕国之功得据辽西。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

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

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

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西晋建立后,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并授予某些部落首领官职称号,加强统治。

虽然鲜卑时有反叛(比如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侵扰边境,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等),但总体来说,西晋和鲜卑保持着良好的隶属关系。

但是在八王之乱开始后,西晋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国力衰弱,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

此时的鲜卑,特别是辽西鲜卑各部也趁机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两部投靠西晋边疆重臣,参与中原纷争,造成了重大影响。

所以周文文为了防止鲜卑在他走后,还像历史那样给中原造成影响,便决定向鲜卑宣战,最好能将鲜卑赶走,逼鲜卑北逐。

而如果鲜卑没打到,那么三支大军就要将南匈奴诛灭,至少在周文文走后,不能发展成都王司马颖被手下匈奴人刘渊反杀的局面。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

北匈奴在郅支单于领导下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后被汉朝击败,开始大规模西迁。

南匈奴(48年—216年)是南部匈奴贵族醢落尸逐鞮单于建立的政权。

......

未完待续

第051章预告北、南匈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