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逼婚(2)(1 / 2)

加入书签

这两年多的时间,姚远基本就没有闲着。

先是小慧那边的那些企业,他得经常过去对干部进行培训。这些企业,技术含量都不高,可再不高,没有懂管理的你也干不好。

那些刚刚扔了锄把子的农民,你想着让他立刻就有现代管理知识,根本就是幻想。

对他们,姚远就得边亲自下手干,边讲解道理,费老劲了。

接着,就是自己这边为扩张做准备,到处撒广告招募人手。这事儿还没整利落,张建国就回来了,差点就把他给逼死。

干掉了张建国,还没喘口气,小慧又躺在医院里了。

好歹的把小慧给糊弄醒,小慧又赖上他了。

这么整天的一脑门子官司,他也就忽略了美美这一边。

矿机申报的项目获批,美美高兴的差点忘了自己姓啥,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儿。

可是,在姚远看来,这个好事儿恐怕就得打折扣,因为这个项目,根本拯救不了矿机。

当初美美在姚远建议下,成立了研究所,目的就是参考外国设备,研发一台国产的大型矿山设备,利用技术优势和填补国内空白,来养活矿机这么多的职工。

那个时代的国企,真正能够彻底转换过去的计划经济体质,搞出一套适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的,几乎没有。

首先,就是没有自己严密合理的策划营销机构。其次,没有适合当时经济市场的财会制度。对内不能有效堵死财务漏洞,对外没有对接的财会平台,更没有合理推销自己的手段和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被动走向市场,生存率极低。

另一个方面,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庞大臃肿而低效的管理体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拿一个生产车间举例,从机械加工设备,到电镀、热处理,再到锻打、铆焊,大而全小而全,不便管理,行不成专业化生产能力不说,全厂功能性生产手段重复设置,即浪费资源,又无法合理利用,导致功能性生产设施的利用率极低,浪费资源。

再就是管理机构臃肿、复杂,严重增加了生产成本。

还是以一个车间为例。正副车间主任至少两个人,还有调度、定额、统计、机电、安全、材料、供应、维修、保全、清洁、技术、工会、妇女、党团等等这么多的脱产人员。有时候,一个车间的管理人员配置,都能达到一个生产一线工人需要养活一个脱产人员的地步。

就是这么一个臃肿又低效的体制,想着和高效的私企来竞争,根本就没有一点的竞争力。

同样一个产品,私企造出来卖一百块钱可以挣四十块钱,国企干出来,卖一百块钱能赔进去四十块钱。

所以,矿机想要生存,就必须有私企干不了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避开与私企的竞争。

这也是姚远痛定思痛,劝说美美成立研究所,研发新产品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填补国家技术空白的产品,会得到相关部门的权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庞大臃肿的矿机,才能挺过未来的困难时期,迎来真正改制时刻的到来。

美美显然没有完全理解姚远的意思,只知道搞别人没有的东西,却忽略了后者。

你即便有了自己的产品,国家看不上,不能把你列为重点扶持企业,你指望自己,还是走不出困境。

矿机获批的项目,只是一台小型升降机,这个两三个车间就可以干出来,根本不足以让整个矿机运转起来。

只干这个产品,矿机大部分的车间,还是避免不了生产过去的老产品,避免不了和越来越多的乡企和私企竞争,避免不了最终被这些企业挤掉的命运。

而姚远的意思,是让美美考虑可以得到国家支持的项目。

美美也不是不想按着姚远的意思来,可是,研发那么大的项目,耗费资金大不说,研发周期也很长。经过厂委会讨论,大家觉得,不能好高骛远,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产品做起保险一些。

那时候,姚远忙的不可开交,一月几乎都不能回家一趟,又哪里能够关心到美美的这些事情?

现在,新项目已经批复了,说什么恐怕都晚了。

姚远不由叹一口气。

姜姨问他话的时候,他满脑子里想的是未来怎么做,才能避免矿机走过去的老路。

所以,大家议论美美的婚事,他根本就没听见,姜姨问他,他也置若罔闻。

一边坐着的抗抗就踢他一脚,埋怨他说:“你想啥呢?妈问你话呢!”

姚远这才回过神来,看着姜姨问:“啥呀,妈?”

姜姨就把自己的话再重复一遍。

姚远就回答说:“妈你是一家之主啊,你想咋办就咋办呗。”

姜姨立刻就说:“那好,那房子先不翻盖。咱们年前就搬下去,我跟大傻、抗抗住北屋,带着摇摇和媛媛。小蒋你们住东屋,年前咱们就找个好日子,把喜事办了。”

抗抗就说:“这也太着急了吧?那房子原来打算翻盖的,文化馆那两户搬出去,弄的乱七八糟的,也没装修。收拾干净了也需要时间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