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国炒菜与西方快餐(1 / 2)

加入书签

机加车间转过年来要建造新工房,年前就不能再接活,而是要争取把手里的活在年前结束,不能耽误明年建造新工房。

于是,在年前的时候,原本最松散,活最少的机加车间,反而忙碌起来,大家白天黑夜三班倒,争取年前结束所有的活。这些机加车间的工人,则做为第一批自救工人,由姚远这边,转到正式投产新产品的美美那边去了。

也就是说,转过年来,机加车间就不属于姚远这边的生产部领导,而是要归美美那边的生产部领导了。

可是,姚远这边的管理方式,和美美那边是不一样的。这边有张主任的职管会,职工有参与管理的权力,美美那边却没有。

职工们已经习惯了参与生产管理,工作中也会随时注意管理中的漏洞与不合理,开班前会的时候提出来。

无论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对与错,都会得到生产干部们的解释,有时还会有争论。

这样做下来,职工已经有了过去所说的那种主人公意识,生产管理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职工的眼睛监督之下。

开始的时候,生产干部当然很不自在,派活稍有偏差都会被举报,给弄的战战兢兢。

张主任成立职管会以后,这些问题被集中起来,单独和相关干部沟通,确实是生产干部有意为之的,才会被警告或者处罚,干部们就轻松许多。

其实,职工们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讲理,只要你不是故意犯错,解释开了,基本都会得到大家的谅解。

职工们不仅可以监督干部们的管理行为,还能够互相监督,变成干部们的眼睛。

车间里有人随意扔掉一块面纱,都会有人知道,及时反映到干部们那里去,犯错的职工同样会被警告批评。

久而久之,生产干部和职工之间,通过职管会在当中协调,对立日渐减少,相互合作与配合却越来越融洽。职工们感觉到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心情,再也没有被管制的感觉。这种心情,是偏向于愉悦的。

劳动者的心情影响劳动积极性,也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有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模式,让管理变的无所不在,过去的一些管理死角,也逐渐被消灭掉了。

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在普通机加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大环境下,一直被管理费用拖累,无力与管理成本低廉的小企业竞争的矿机机加行业,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不但可以与小企业竞争,而且凭借自己更高的产品质量,在同等价格的竞争平台上,成功击败对手。

虽然仍旧利润低的可怜,但勉强可以维持住生产费用,保障住职工的工资,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今,机加车间要解散了,不再干利润低廉的机加产品。这对周边的小机加企业来说,无异是一个好消息。可对机加车间的职工们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们归入美美那边之后,姚远以鞍钢宪法为蓝本,建立的这套管理体系,也要被放弃了。

美美不同意在她的管辖区内,存在张主任的职管会。

姚远让她学习鞍钢宪法,她还真认真学习了。学习以后,她认为,姚远搞的这套东西,与她现在执行的,偏向西方式的,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矛盾的东西。

不可否认,姚远搞的这个东西有优点,特别是在激发职工情绪和积极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可是,西方管理的精髓,在于量化和详细分工,虽然存在一些对劳动者过于苛刻的地方,不利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更科学,更有效率。

这就好比于中国炒菜与西方的快餐。中国炒菜好不好吃,不决定于管理手段,而决定于掌勺厨师的经验和技术。

也就是说,同样的材料,高水平的厨师做出来就好吃,低水平的厨师做出来肯定难吃。

西方快餐就不是这样。它把做菜的过程和原材料都给步骤化和量化,一只鸡有多重,需要添加多少克的佐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烤制多长时间,温度是多少,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所以,按着这些规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相同味道的烤鸡来,不需要高级厨师。

这,就是西方管理与姚远的管理办法的区别。哪个更科学,那个效率更高?是显而易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