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青云直上(1 / 2)

加入书签

翠浅这才明白,为甚李观会同意辛怀志来月州磨练之事。

转眼到了八月,八月初三翠浅顺遂产下了一女,出身时竟比五斤早前还重上七两,十六顺口给取了个乳名叫“七两”,翠浅气得不轻,与十六争吵起来,说他给孩子取名都不用心。

翠浓与江若宁劝了两回。

江若宁道:“女孩子还是取个得体的名字好,既然是八月生,又近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不是取名叫月桂、秋桂、桂香、金桂皆可。”

翠浅想着,月桂、桂香叫这名的太多,金桂、秋桂倒是不错,又觉秋桂还雅致些。于是,秋桂小朋友比她歌要庆幸,没有斤两的乳名,直接有了一个还算体面的芳名。

这日李观回来,说到月州地多人少的事,又说了大片土地闲置,而大燕繁华地,如奉天府、顺天府、蜀、徽、豫等中原之地许多百姓无地耕种,江若宁就道“不如将人口密集处的百姓移民到此,朝廷可以把可土地照各家人口数量由官田名义租赁给百姓开垦,前三年免税赋,三年之后照朝廷规定征收税赋。”

李观沉吟着“移民”之事。

江若宁拿了一本簿子,“这是我写的章程,你且瞧瞧,如果不妥处,你再修改完善,先报与朝廷,就说在月州几县进行推广实施,请求朝廷将月州几县有大量官田无地耕种之事写入诋报。若各地百姓得到消息,自会前来,但要求百姓们带上自己的户帖,来到月州后,可换他乡户帖为月州当地户帖……”

李观激动地握住江若宁,“有妻如你,夫复何求。”

“百姓如果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会安心留下来,对他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再能将土地传留给子孙后代,他们就更愿意留下。

让中原善于耕种的百姓与当地游牧的百姓相融相亲,血脉相融,不分彼此,共同富裕,让外来的百姓学会打猎、养牛羊,让当地的百姓学会耕种,唯有此,才是长远之法。当他们的儿女结亲,时间一长自然就是一家人。”

李观召了自己带来的官员进行了商议,决定在自己推荐的三位县丞之县开始推行此法,重新修订了章程,以奏疏形式几人联名上奏朝廷。对于此举,几位官员很是感激,联名上奏,就意味着此法若是推广开,又能被百姓接受,造福一方,便是他们共同的政绩。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靖武九年三月,江若宁在鬼门关兜了两天两夜,再育一子取名李廉,李观在产房吓得半死,见江若宁总算产子,便道“以后再不生了……”如果再来一回,他想,他也不要活了。

江若宁不以为然,“这次是胎位不正,不打紧的,我知道自己会闯过来。”

靖武十一年冬,李观参加了吏部三年一次的考评,因他在月州推行移民制,月州无数荒废的土地得到耕种,月州城、各县城甚至镇周围都出现了或五六户一个小村庄,或七十八户的大村庄,而李观采用江若宁的建议,镇子下面组村,以两千人口为一村,再以两百人为一组,做到户户有田地,家家有劳力,还让妇人们与早前的原住妇女一道学习纺织技术,北方胜产毛皮等物,大力发展副业、养殖业等。

月州城内,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吏部官员给李观评定“上上”之优。

靖武十一年二月初,李观晋升辽北省巡府一职,奉旨将月州的成功经验向辽北省进行大力推广,无数中原佃户得闻消息,纷纷奔赴辽北省,开荒耕种,一时间颇有些人满为患。

李观向朝廷求助,皇帝又着他肩任辽北省以西墨河省巡府一职。李观将一些无法安置的外地百姓迁往墨河。

再至三年一度的吏部考评,李观又得了“上上之评”,皇帝大喜,晋其为北方四省大巡府。

大巡府……

当圣旨颁下时,满朝文武汗滴滴的,身肩两省巡府已是特例,居然是身兼四省的大巡府,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众臣不得不佩服李观的头脑够聪明,手段也够雷厉风行,在处理原住民与移民的关系上,令官媒署的媒婆,尽量将移民子女与原住民子女挫合配婚,还说这样的孩子生出来最是聪明。

你是原住民,那移民是你亲家,你不能做得太过,大家都是儿女亲家嘛?你家不会耕种,你亲家会,你亲家不会打猎,也没有养殖家畜的经验,这不都是亲家,大家相互帮忙……

靖武十七年十月,北方四省大丰收,各种税赋通过大运河运送京城,是几千艘大船,船上全是粮食,还有无数的北方布料等物。

皇帝大喜,大力赞赏李观在北方的政绩,并要众臣向李观学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