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权录三府事 备设六部制(2 / 2)

加入书签

三省六部者,三省是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三省、此六部,其之滥觞始於前代秦朝的中后期,历经秦、成、唐三代的发展,三省六部在於今其实是不仅已具雏形,而且较为成熟了。

比如三省,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现今东唐朝中都有,而且这三省的职权与后世也基本相同,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发布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顾名思义,是皇帝的门下近臣,算是个秘书机构,参与决策,并有权驳回尚书省的奏议,或连同原文一起送皇帝审批。

——当然了,此三省只是东唐朝中权力最大的三省,换言之,是东唐朝廷的权力枢纽,除此之外,东唐还有其他的几个省,侍中、散骑、秘书、著作等。

尚书省下的六部,早在前代秦朝后期,已有“六曹”之设,到了成朝,改为五曹,再到西唐,重设六曹,不过六曹的名称和职权反复多变,再又到东唐,而下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曹。东唐的这五曹,吏部不用说,与后世的吏部职权一样,吏部尚书乃是时下的头等清贵之选;祠部,掌祭祀之事,与后世的礼部近似;五兵,是兵部;左民,掌修缮、盐池、园林等土木工程,类同工部;度支,掌会计军国财用,与户部的职权近类,与后世的六部相比,只少了个刑部。

之所以三省六部这种政体的原型已经较为成熟,但现下却还没有出现正式的三省六部制,大约是因为两个缘故,一个,政体的发展总是需要时间的,从三省六部制的滥觞至雏形,再到较为成熟,至今已经经过了三四百年,那么再到正式的确立,尤其而今还是个乱世,怎么说也得再过个二三百年;再一个,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此一政体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与当下的门阀政治相悖,两个原因结合一起,就致使了此制到今珊珊未出。

不过,这两个原因,在莘迩这里都不是问题。

头一个,莘迩知道三省六部制是个什么东西,三省、六部都是什么,职权都是什么,他比较清楚,可以借此省掉几百年的摸索实践。

次一个,定西国内的阀族势力本来就不如东唐,於下宋、氾这两家头等的阀族又相继倒台,剩下的麴、张等家,要么是莘迩的盟友,要么已经无力反对莘迩,门阀政治这一块儿也不是个问题了。

所以,莘迩接下来,就准备把三省六部制在定西朝中设立、确定下来。

却是说了,现在的政体不能用么?为什么一定要改革成三省六部制?

这自然是因为三省六部制,要远比定西现行的政体先进。

相比现行的政体,三省六部制有三个显著的优点。

把那侍中、散骑、秘书、著作等等各省一并省掉,或将其与三省重叠的职权归入三省,如散骑省,掌赞诏命,典章表、诏命、优文、策文,其职权就与中书省有重复。如此,便可使朝廷的官僚体系摆脱臃肿,形成一个更加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此优点之一。虽是从成朝起,到今之东唐,都没怎么置过丞相,但朝廷的权臣往往会在“录尚书事”的名头下,同时兼尚书令、中书监,论其权力,实与丞相无异,正式设立三省,三高官官各自任人,便等於是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皇权,且三高官官是三个人,比起一个丞相,也更能集思广益,此其优点之二。六部分工明确,各有职掌,有利於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国家机构的效能,此其优点之三。

当下海内争乱,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是单靠军事的。

说到底,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的附属。

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变革,而能设计、建构出一个远优於别国政体的制度,那么即使这个国家暂时处於弱势,但随着政权较与别国更高速、更具效率的运转,慢慢的就会由弱转强。

莘迩之所以没有荐举羊髦等升迁,其意图,便是打算等三省六部制设立以后,把羊髦等人一步到位的安排进去。——莫说今日没有举荐羊髦等,便是“录三府事”,莘迩也只是权且出任而已,等到三省六部制建立以后,他就会把“录三府事”给辞掉。

这日朝会散后,莘迩略略地对羊髦等把他“三省六部制”的构想,说与了他们听。

羊髦等人听罢,各自陷入深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