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大唐英雄纪念碑(2 / 2)

加入书签

我上奏的目的,是要让我大唐所有百姓知道,大唐不会遗忘任何一个为我大唐征战厮杀的勇士,他们是英雄,是整个大唐的英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英雄,需要英雄来激励,需要英雄来看着天下百姓,让百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让百姓知道他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勇士的牺牲换来的。”

秦风赫然而起高声道。

大殿一片安静,大家看着因为激动而面色潮红的秦风怔怔出神。过了一会儿,满朝文武讨论纷纷、十分激烈。

秦风这方案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文官体系中,一些有识之士出纷纷出声支持。

当然有赞成必然也就有反对,有些谏官大臣认为此举规模巨大,但极耗钱财,于民不利,也有的认为大唐虽然尚武,但如果大肆操办会不会将国家带入好战的死胡同。

李世民在用人上也很有一手,满朝文武或许政见不一,也会有些矛盾,但朝中并无奸佞,都是为国为民的良臣。尽管也有不同意杜荷意见的,但为的也是唐朝的利益。

不过这话一出口,立刻就激怒了满朝的武将。

脾气暴躁如陈咬金、尉迟敬德几乎有将谏官痛打一顿的打算,其他武将也一个个的怒瞪着谏官。

面对这架势,谏官登时鳖了,哪敢多说一句。

这等好事,有识者自当同意,但耗费巨大也是事实。

杜如晦出列道:“陛下,正如小秦大将军所言,此乃千古未有之美事,当执行。只是工程巨大,臣担心国库不足。”

杜如晦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反对者的心思。

李世民笑道:“这点杜相无需担心。朕不会动用国库一文钱,自然不会造成国库的不足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有限的重臣看了秦风一眼,继而纷纷出声赞成了,几个月前。秦风动用军队,处理事情,百姓或许不知,但他们贵为宰相,岂能不知,只是对于此事,李世民不想多说,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没有多问。而且,李世民大力操办了不法官员,查封了大量的赌坊与青楼,收入想必也是非常丰厚。

到了魏征这儿,他只说了一句话:“国家需要英雄,英雄不能籍籍无名。”

秦风一直对魏征抱有很大的成见,所以尽管这家伙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也是大唐名相,但秦风一直以来都对他嗤之以鼻,听他全力支持,也想起了秦琼再三交待的话“你魏叔父为人虽然古板了些,但他那尽忠职守之心,为父也自叹不如。朝堂上你与他政见不一,为父不予过问,但若在朝下无礼,没大没小,休怪为父,家法伺候。”

“看来,这顽固的家伙倒也不是那么讨厌”秦风撇了极力赞成的魏征一眼。

于是,在李世民默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名宰相认同,以及全朝武将的支持下,个别几个反对的朝臣又岂能阻碍大势?

关系到大唐传承尚武血性的决议在秦风的提议下,在满朝文武的赞同中定了下来。

李世民看了满朝文武一眼,想到了他执行的“各种第一”之后,带来的良好效果之事,宏声道:“只要在朝为官的人,包括你们与地方上的官吏,同样可以进入这大唐烈士陵园、大唐英雄纪念碑!”

眼见大家发怔,李世民石破天惊道:“朕说得没错,所有人都可以,只要他心中有我大唐,为我大唐,为大唐百姓做出过贡献,都可以在这烈士陵园中享受万世供奉,受亿万生灵敬仰,流芳百世!朕将在陵园中立一塔,将按个人的为我大唐贡献的多少入列,”

受亿万生灵敬仰,流芳百世!

谁不想?

“臣等愿为陛下赴死!”

李世民此言一出,让一个个文武大臣都红起了眼睛,上至宰相,下至谏官,一个个的眼中都泛起了寒光。

无欲无求,这是屁话。

入朝为官,所求者无非是报国扬名,手掌大权、流芳百世,受万世朝拜。

满朝的文武大臣,无不大赞李世民英明,夸他是明君圣主。

李世民嘿嘿一笑,知道他们肯定会答应。他得意的向秦风眨了眨眼。秦风会心一笑,用眼神回意,以示收到。

“既如此,此事就这样定下了。朕要在三个月之内将这大唐英雄纪念碑、大唐烈士英灵塔矗立在皇宫广场对面。至于此塔之形,以及整个陵园的设计方案朕会交给工部来办,礼部全力协助此事,不得刁难。另有一事要交给杜相、房相你们尚书省了,这三个月内诸位爱卿务必将自父皇太原起兵征战天下之时,为我大唐阵亡之士卒名册统计完毕,他们同样是我大唐英灵,姓氏当要铭刻在这英灵塔之上!”

“臣等遵旨!”(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