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传承(2 / 2)

加入书签

依照李世民心中策划的蓝图,大唐未来的军事将会交给李靖、李世绩、秦风、侯君集这四人。

这四人在他看来都是军事能力超凡的人物,足可与秦始皇麾下的王翦、蒙恬与汉武帝麾下的卫青、霍去病相当。侯君集战功略显不足,目下则以李靖、李世绩、秦风为先。

其中他最器重的自当是秦风,并非秦风的能力比前两者强,而是胜在贴心,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家人,并且在军务、政务上给予他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在政务上他的建议让大唐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在军事上就更了不起了,他为大唐立下了赫赫的功绩,理所当然的更加器重。

在秦风尚未展露头角之前,侯君集才是李世民意图培养成大唐未来擎天柱。

侯君集!

是李世民最为器重的后辈之一,从收他如帐下起就看中了他那惊人的军事天赋。带在身旁培养。让房玄龄、杜如晦传授他兵法韬略。策略算计,更是让李靖收他为徒,传授他更高层次的兵法战术。

侯君集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信任,在房玄龄、杜如晦的培养下,侯君集各项数值大幅度上升,已经成为文武双全的了得人物。文可成为他的谋士团一员,武能领兵打仗统帅千军还能冲锋陷阵。但是李世民对他还是有些不满意,侯君集的真正天赋在军事上。他需要侯君集成为超越李世绩接近李靖那样的军事统帅,能够为他为将来的大唐开疆扩土。成就辉煌霸业,但是侯君集在军事上的进步却不尽如人意。只是以往是没有参照对象,现在有了一个秦风,李世民发现侯君集立刻给比下去了。想起自己麾下的侯君集,又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侯君集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自太原起兵就跟着他了。有着极其出众的天赋,李世民也曾将之视为李唐未来的擎天柱,为了培养他,特地将他推荐给李靖,让李靖授他兵法韬略。结果侯君集性格太傲,与李靖处的并不融洽,甚至说李靖这个师父有谋反之心。但李靖却说侯君集功利心太重,为了点滴利益不择手段,不为他所喜,便没有倾囊相授,只是象征意义的传授些许用兵之法。当时,两人各说各的,李世民也不予理会。

而后来让李靖教导秦风时,李世民发现李靖教得十分用心,对秦风与他麾下那群青年将军,李靖可以说是毫无保留,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后,已确信问题在侯君集这一边了。于是李世民开始细微入致的观察起侯君集来,李世民终于发现李靖不授侯君集全部兵法的原因了。这人非常高傲,也非常恃才傲物,他在自己面前还稍微收敛一些,可一旦把话说开了,他就仗着资历高分量重,对于杜如晦、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这种后来人有着高人一等的卓越感,对他们甚是不恭敬。侯君集给予他的感觉是自视甚高,桀骜不驯,妒忌贤能。特别是北伐突厥时,每当有捷报送到,他就发现侯君集一脸非常严重的妒恨表情,这一发现李世民格外心寒,一个人可以无德无才,但绝不能没有容人之雅量。就拿房杜与魏征来说,他们在的政见几乎有九成不相悖,他们在朝堂上也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有的时候还差点上演全武行,可他们都只对事不对人,目的都是为了大唐着想,所以并不影响到他们的私交,私底下他们处得非常好。可侯君集不一样,他一旦发现有人超越了自己,就无时不刻的利用一切关系来毁谤对方,几乎巴不得“政敌”受创。上一次,李靖在定襄“受阻”,消息传到长安,几乎是一片哗然,一些人甚至建议临阵换将,当时,侯君集没有说话,可那眼中的兴奋与幸灾乐祸却瞒不过精明的李世民。

一个为了私利,能够将国家大事置若罔闻的人。

这是李世民最终给侯君集下的定义,这种人绝不能重用,否则将是国家与民族的灾难,因为他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一切,什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他都可以牺牲。

也正因为对侯君集彻底的失望,直接导致李世民将重心偏向了秦风。让他进入六部,担任吏部尚书,也是为了混一个资历,以后的晋升扫清障碍,为了让秦风能够胜任吏部尚书一职,也为了让吏部的官员听从他的号令,李世民也是煞费苦心,后来他灵机一动,便在朝会上把秦风师承爆了出来,有了“鬼谷门钜子”这一层光环,相信能够让秦风少一些不必要的刁难与麻烦。当然,在李世民对未来的规划里,秦风还依旧是他的利刃,他的未来依旧是在军队。

完全不知李世民用心的秦风起身道:“打异族,这个我最喜欢最在行了……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我最多只会做到五十岁,人老了,继续担任重要部门,无国不利,无青年一辈有才之士的升迁不利,只会导致青黄不接的危境的出现,所以这个原则不能变,到时候老家伙在一边指点就行了。”

李世民啼笑皆非,也知道他说得有道理,就拿他现在来说,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不太顺,无奈,只能找太上皇李渊去寻求帮助,姜还是老的辣,一些让李世民棘手的问题到了李渊那里,根本就不是事儿,都给他解答得圆圆满满、妥妥当当。也正为如此,李世民深刻的体悟到了一个经验老辣、藏在背后的人,对于青年一辈是多么的重要,对于一国之传承也是多么的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