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 2)

加入书签

谁都没到别人家过过日子,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于别家的氛围。方心宁在家里生了气,却让他开始思考家庭问题,思考夫妻关系,这使他对人生的理解更加全面了。他希望自己的家庭充满和谐,他希望每个家庭成员都生活愉快。但他仿佛也非常明白一个问题,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他真正有了来自家庭的困惑与焦躁,但这些东西远远不能引爆他,因为他习惯了思考。

他来到课堂,继续讲读他的诗歌单元。蔡洁则坐在教室一角听课。

“同学们,”方心宁说,“朗诵也是一种再创作,面对作者的作品,朗诵者用不同的重音、语调、语气,来表达作者当时情境下想表达的东西。有时,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更需要我们加入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以来,每个人的朗诵其实是不同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诵诗歌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叶赛宁的《夜》。”

学生的朗诵声起,方心宁觉得门外有人,侧目一瞅,是校长李长江,后面跟着万青东,万东青现在很红,主管毕业班的教学,还分管着后勤。据说他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李长江和他是班子的新成员。

过了一会儿,方心宁自己默读了一遍课文,觉得同学们都该读完了,就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先朗诵第一首,大家可以随时给老师挑毛病,之后。我们再请几位同学PK第二首,其余同学做评委。请同学们听好――蝈蝈与蛐蛐,济慈,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常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老师。”突然。坐在郭娟身边的学习委员杨珊珊举起手来要说话。方心宁只好停下来。

“老师,”杨珊珊说,“这首诗歌中,作者所描写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喜悦的世界。可是你读得有点太过伤感了。我听到的是沮丧,与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不搭。”

方心宁听了她的话一时没回过神来,起码有五秒钟的断电――这是他教学以来,第一次有学生打断他的朗诵。那蔡洁还在一旁看着呢!

方心宁调整了下自己,说道:“谢谢,同学们,其实,我今天上午的时候。跟人生了点气,结果这种坏情绪就带到了诗歌里。可见。人们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远不止我们所讲过的那些。好,我重新朗诵……”

第二遍的时候,方心宁加入了略带喜悦的语气和满是憧憬的表情。同学们用掌声表示了认同。接下来,是同学们之间的PK,但方心宁却有些走神,一半是为刚才的失误,一半是他还没完全从上午的不愉快中走出来。

下了课,方心宁匆匆出了教室,蔡洁跟在后面。

杨珊珊追上来,说:“老师,你不会生我的气吧?我不该在你没有读完的时候就打断你。”

“没有,你这样做很好,最起码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也让我真正认识到情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之大。”方心宁认真地对她说。

杨珊珊如释重负,露出灿烂的笑容。蔡洁也向她竖起拇指表示鼓励。

方心宁与蔡洁回到办公室里,开始讨论刚才这节课。

“我看你不像一个有些情绪化的人啊。”蔡洁说。

“一时疏忽,情绪会自然流露,我没控制好。”方心宁说。

“今天中午,你到底怎么了,我忽然又觉得看不透你了。是不是……嫂子她……惹了你?”蔡洁开玩笑似的说。

“别把人看得太透,否则会索然无味。再亲密的人,也要给人家留有余地,何况是你我?至于你嫂子,不说也罢。”方心宁说。恰在这时,李长江打来电话,让他到校长室里去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