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黑石基金与并购开始(1 / 2)

加入书签

善意收购的一般顺序是,收购方先与被收购方的股东达成收购意向,之后再与管理层沟通,达成一系列的协议。

这两者的顺序可以调换,毕竟是生意,即使收购不成,“友谊”还在。

在此之后,则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报价!!!

前方的谈判一般都是在十分友好的环境下进行,大家开着酒会,共同探讨着未来。

当然,这是老板的特权,至于一堆手下,则进入了战场,双方会待在一起数月的时间,召开上百次的会议,讨论各种细节。

但对双方的最高级管理层、大股东、收购方、中介机构来说,合作永远是友好的。

不过一旦到了报价的时候,那双方就会立刻撕下友善的面具,因为这种时候,退让一步就是千万美金的损失。

1983年7月11日,美国黑石基金会正式发布公告,对迪士尼集团发出收购要约,根据上一日迪士尼的18亿美元的总价值,黑石基金给出的价格为总价21.6亿美元,溢价20%,同时承担迪士尼公司所有的负债。

黑石基金,是两年前徐志在美国注册的一家大型投资基金,当年从黄金期货中赚到了十二亿美金,除了少部分用于收购马克卡车及RCA电视业务(这两样也只是出了零头,其他的皆贷款),其他的差不多十亿美元都注入了这家黑石基金,按照徐志的上帝视觉,黑石基金购买了可口可乐、沃尔玛、百事、通用电气、伯克希尔哈撒韦等优质公司股票,随后又以这些股票抵押重新贷款再入手。

因为准备长期持有这些股票,而且考虑到这些股票本身的规模限制,所以动用的金融杠杆只有一倍。

为了安排合适的人管理这家公司,徐志邀请了原先历史上的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来管理这家基金,报酬方面自然不低,年薪300万美元外加奖金,堪比美国顶级公司的CEO。

但这一切都是物有所值,在彼得的管理及徐志“高眼光”的指导下,这家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超过30亿美元,负债则不足10亿,相当于两年之内,净赚了十亿美元,论起利润,比起美的公司也不遑多让。

这家基金已经成为徐志在美国投资的基石,此次针对迪士尼的收购由该基金发动。

黑石基金公布收购计划后的一个小时,迪士尼公司立刻拒绝了收购要约,认为21.6亿美元的价值严重低估了迪士尼的真实价值。

迪士尼虽然已经没落,但也是美国文化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这样的一家公司被提出收购,而收购方还是海外资本,一个来自香江的华人。

虽然黑石基金是在美国注册,但对于神通广大的记者来说,想找到背后的金主也并非难事,更何况,黑石基金本身就是明面上代表徐志在美国的投资,所以并没有刻意隐瞒。

背后金主身份是能查到,但黑石基金的规模以及各方的投资却是绝对的秘密,黑石的投资以获益为主,并不追求对所投资公司的投票权,再加上彼得高超的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皮包公司交叉持股,任何外人都很难清楚黑石基金目前的规模。

一些资历较深的记者,很快就注意到了迪士尼的回答:并非完全的拒绝,而是因为价格不够高。

也就是说:

要加钱!

纽约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次收购进行了分析及预测,断定这次的收购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剩下的就是最终的价格以及时间问题了。

这位记者分析的很对,第二天,黑石基金很快就提出了新的报价,23.4亿美元,比起发起收购之前的股价,溢价30%。

这个价格已经很有诚意,在互联网企业诞生之前,收购提出的价格很少会出现大幅度的溢价,因为不管是品牌还是资产,都有其价值,只有到了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的价值由其未来前途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