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掖庭宫(2 / 2)

加入书签

当今皇太后郑氏就曾经以罪犯家眷的身份住在此处,后来被郭太后挑去做宫婢,才有机会见到宪宗,生下大中皇帝。

掖庭宫西南是内侍省、甲库、右藏库,一部分低品宦官住在内侍省附近。

从玄宗以后宦官总数一直在增长,此时已经大约有五六千人,其中小半住在掖庭宫,其他的住在东内大明宫那边的小儿坊。

宫女所住的掖庭宫和宦官的区域之间有一道城墙,开了城门,名为晖政门。

晖政门后其实就是通常意义的后宫,妃嫔的住宅更靠北一些,与太极宫的后苑连成一片,有教习宫女舞蹈的众艺台,每年选入宫的秀女也住在这里,等待皇帝和妃嫔挑选。

这里是长安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掖庭局在城墙南面,离晖政门不远,旁边就是宫女和犯官家眷劳作的作坊,后面是掖庭狱,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掖庭狱是关押宫内罪犯和宫外送来女犯的地方。

“那些脖子上带着铁钳的就是掖庭狱的犯人,负责舂米,叫舂婢。”

郭弘顺着郭敬述的手指看去,只见另一边果然有一群妇人,穿着简朴,脖子上都带着铁环状的项圈,前面突起,用大钉铆住,洞孔里串着铁链,连到双手的镣铐。

“旁边那个是监作,监督这些妇人劳作。听我义父说,内寺伯王公素就曾经做过掖庭局监作。”

郭弘觉得王公素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内寺伯是负责纠察宫禁不法的要职。

这时庭前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四周站满了人。

正中的几个华服女子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其中为首的一人说道:“那就开始吧!”她就是宋尚宫,名字叫宋亦文,是宋之问的后人,宋稷的孙女,姑祖母是著名的宋氏五女,其中宋若昭、宋若宪都曾出任尚宫,作过皇帝的秘书。

宋亦文的姑祖母宋若昭被封为梁国夫人,经历六朝皇帝,当时所有的嫔妃、皇子、皇女都是她的学生,影响很大,于太和二年(828年)病逝于大明宫,文宗便将她妹妹宋若宪招入宫中,接替尚宫之位。

十四年前(835年),郑注、李训进谗言,文宗将宋若宪赐死,族人流放岭南。

甘露之变后,文宗皇帝醒悟,非常后悔,便将宋亦文招入宫中,以示补偿。

宋亦文也凭着自己的努力,慢慢熬到尚宫之位。

今日要惩处的是柳婕妤的侍女,与小使暴毙有关。

宫中设有六局二十四司,以尚宫局为首,由五品尚宫统领,女官不是皇帝的女人,只能算皇家请的女仆人。

尚宫局常设尚宫两人,下有四司:司言、司簿、司正、司闱。

其中司簿两人,都是正六品,掌管女史以上宫人名籍和粮米赏赐,女史以下归掖庭局管理。

女史是二十四司的基本成员,官品在九品之外,不入流。顾恺之有著名的《女史箴图》,唐代不入流的品级也分得很细,从流外一等到流外九等,相当于明清的小吏。

宋尚宫等于是宫中的两大女管家之一,权势很大。

她才三十岁,长得很文静,头上带着幞头,身穿女官官服,打扮像个男子,却前凸后翘,别有一番韵味。

宋亦文十四年前入宫,上个月刚成为尚宫,正是要立威的时候。

恰好柳婕妤宫中出了事,闹到皇帝那里,天子下令彻查。

宋亦文详将柳婕妤身边的侍女初雁拿下,现在就是要当众用刑,追问详细经过和同党!

这也是给掖庭宫所有宫人看的。

“初雁,还不快招,免得受这皮肉之苦!”旁边的司簿陈氏说道。

初雁披头散发面朝下绑在凳子上,背上的衣服都被剥去,旁边一个行刑的女子抓着她的发髻,把头仰起来。

“我冤枉!”

“还敢嘴硬,打!”

两个宫人用藤条开始抽打初雁的背部,她发出凄厉的惨叫。

“怕什么,这算轻的,要是像李冶那样,就是用大木杖打了,最后一下打头,脑浆子都可能打出来!”郭敬述看得津津有味,发现郭弘的异样,就在他耳边嘀咕起来。

郭弘小声问道:“这宫婢一直喊冤,是不是真有隐情?”

郭敬述看看左右,见旁边的人注意力都在初雁身上,就小声说道:“我听义父说,这次的事牵涉到柳婕妤所生的二皇子。

“柳婕妤是柳仲郢的女儿,二皇子在柳府居住,过几日就是圣人寿诞,柳婕妤想接皇子进宫,不想派去的小使竟然下毒,还把皇子推入水中,逃跑时被一个道士抓住,后来那个道士把二皇子救活。”

郭弘知道说的是自己,没有做声。

郭敬述继续说道:“这小使押入宫中,柳婕妤让初雁去问话,然后小使就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