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不务“正业”的三航集团(1 / 2)

加入书签

歼十五海东青的原型机,是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是一款号称四代半的先进多用途战斗机。

用阵风的性能标准来设计歼十五海东青,对我国的飞机设计师们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凭心而论,杨卫平也没有指望三航能在两三年内拿出成果,完成定型。

就目前而言,华夏空军如果能将歼十大鹏鸟,歼十一金雕,歼十四猛禽都装配上,绝对能算得上当今世龗界装备一流的空军!

四航的陆孝朋主动请战要求参与歼十五海东青的研制工作,杨卫平当然是全力支持。

这次全国工商企业家大会胜利闭幕后,杨卫平特意抽时间去了趟第三航空工业集团总部所在的原奉天飞机制造厂(沈飞)。

并行工程,使得一航、二航、三航、四航的研究成果和技龗术资料可以得以共享。

二航正在研制的歼十大鹏鸟,歼十一金雕,包括刚刚被杨主任叫停的歼九,三种机型的技龗术资料都向三航开放。

原本就有歼七和歼八成熟机型底子的三航,在对F14A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技龗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45项课题;进行了12项650次高低速吹风试龗验。

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龗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龗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龗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F14A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己积累了经验。

三航曾经用了三年的时间“啃”米格21,对山寨工艺流程当然是熟门熟路。如今再仿制美国的F14A雄猫,那是相当的得心应手。

歼十四猛禽的研制设计进行得非常顺利,但在歼十五海东青可就问题多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三航的总经理叶正大没有在“一颗树上吊死”,而是对现在技龗术力龗量进行了重新组合,他安排了顾诵芬、陆士嘉、徐华舫等人组成了歼十五项目攻关组。对歼十五海东青的三角翼配合主动整合式前翼加工工艺进行钻研攻关。

另外,叶正大指示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技龗术人员,重启了高空高速高突防截击机的研究设计。

歼八的样机早在1969年7月就完成了两架,并进行了试飞。十年动乱期间。歼八的研制也没有完全中断。只不过,到1978年杨卫平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后,他叫停了歼八的研制工作。说歼八计龗划用的发动机太差,等有了更好更合适的发动机再搞。

对于三航的航空人而言,歼七、歼八就像是他们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真要让他们彻底放弃歼七和歼八的研制,喜新厌旧的去搞歼十四和歼十四,叶正大、王寿南等人还真有点舍不得。

特别是从安南战场运回来大量的米格23、米格25、米格29残骸,让他们更加坚信了可以将歼七和歼八设计得更完美。

我国第一款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WS10太行实现批量生产后,小推力的WS12泰山(技龗术型号WS6-H1-1042)也紧接着投入生产。中推力的WS9秦岭(技龗术型号WS6-H1-1088)现在也在进行样机的验证。

如果歼七、歼八配上WS9秦岭发动机,再安上HD79-A航电系统,叶正大认为三航肯定可以把歼七和歼八重新设计得综合性能更加卓越。

反正杨主任曾经多次强调,科研单位脑子要活,不要过于教条。更不要像算盘珠子一样拔一下才动一下。

基于这种想法,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人基于WS9秦岭发动机,同时展开了对原歼七、歼八的改进研制工程。

在改良歼七和歼八的过程中,三航的科研技龗术人员和技龗术工人都体会到了歼七和歼八改头换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无比快乐和幸福。

为歼七和歼八换上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拥有十多年技龗术储备的战斗机都升级成为世龗界一流的第三代战斗机。这种可以永载我国航空研究史册的成就感,一直鼓舞着王寿南、王甫寿、冯钟越等全体项目组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技龗术革新工作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寿南等人渐渐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S9秦岭发动机的优越性能而感到震惊和自豪。

对WS9秦岭发动机了解得越多,王寿南他们就越是对歼七改进版的成功充满了无比坚定的信念。

王寿南对新歼七的设计非常大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