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国家奖学金,冲鸭! 上(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回到邯丹材一216,许秋收到了辅导员的邮件,关于奖学金的评定与申请。

魔都综合大学每年评奖学金都是九月底申报,十月初评选、公示。

对于研究生新生来说,新生奖学生已经直接按照生源类型排好了顺序。

许秋看了眼自己的新生奖学金级别,然后发现自己是新生二等奖,而一等奖呢,都发给了几位本校的硕博连读生。

不过,许秋是打算申请国家奖学金的,这新生一等奖、二等奖对他来说也不重要了,反正最多只能拿一个,不能叠加。

这项制度美其名曰是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其实是强行均富。

当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

毕竟奖学金的总额是有限的,想要覆盖率达到100%的学生,就只能搞平均。

不然头部一个人既拿国奖,又拿冠名,再带个一奖,钱都被他拿走了,一个人独占5W奖学金,其他人就没得分了。

一共有四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普通学业奖学金、冠名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发给贫困生的,金额比国奖低,像本科的话国奖是8千,励志奖学金是5千,其实是有点助学的意味在里面,只有贫困生才能申请,比较容易获得。

另外三类奖学金中,国家奖学金比较特殊,和普通学业奖学金、冠名奖学金是两套标准,前者需要自行填写申请材料,后两者直接根据奖学金评分排名,排名越高,拿的金额越高。

据有过参评经验的吴菲菲说,国奖主要考察的是学术成果,还有现场答辩能力,两者占比的话,大概是九一开,八二开的样子。

材料系每年硕士生、博士生的国奖名额分别在10人左右,是硕士生、博士生各个年级的放在一起混合PK,因此年级越大,优势越大。

答辩是差额的,一般进面人数是总名额数量的1.5-3倍,具体要看每年学生的情况,如果大佬比较多,就进的多,但是获奖名额是固定的。

答辩主要是用来区分那些勉强进入答辩的人,让临场表现好的拿奖,当然,有内幕也说不准。

申请的时候,反正只要觉得自己能行,就可以上,不过,为了不给辅导员增加麻烦,一般研二、研三的学生,都会先参评普通奖学金。

然后等评选结果出来后,通常是达到一等学业奖学金标准的学生,才会去申请国奖,最终院系、辅导员经过筛选,确认国奖答辩名单。

要是你拿个三奖去参评国奖,大概率进不了国奖答辩,辅导员、院系还得给你审核一下,多麻烦。

如果新生的话,因为没有参照,就只能自己估量着来了。

一般新生入选国奖答辩的下限标准,是其他年级里入选国奖答辩学生中学术成果最差的那个。

其他新生可能还会纠结一下自己够不够格申请国奖,对许秋来说,这都不是什么事情。

他这学术成果,别说下限了,上限都给你们打爆。

于是,许秋直接下载了国奖申请表格,开始填写。

国家奖学金的申请表非常简单粗暴,上面是一些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下面空着一大栏要求按照格式填写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或者说文章,必须是第一单位在魔都综合大学的,也就是说外校保研生、考研生在原来学校的工作就不算数。

对于许秋来说,只要剔除掉莫文琳是一作的文章就可以。

许秋仔细盘点了一番自己的工作,然后发现,这一年来,他的二作文章有整整16篇!一作文章有9篇!

还有好几篇是共同一作排在第二位的,也按照二作算了。

只看一作的话,SCI一区文章一共5篇,包括AM两篇,NC一篇,Angew一篇,AEM一篇,不仅都是一区,而且还都是一区顶刊;

还有3篇SCI二区,包括ACSAMI两篇,大分子一篇;

最后,还有一个没出分区的新刊ACSEL一篇,如果ACSEL年底出了分区,铁定是SCI一区,但学校的规定是死的,只要没有出分区,就按四区算,因此现在ACSEL就只能算做SCI四区。

另外,在投的还有一篇AM,一篇《自然·能源》,当然这些不能算作今年的成果。

统计工作真是有些费事,不过,看着一页申请表都写不下的学术成果,许秋还是蛮自豪的。

把申请文件发送给辅导员鲍伟后,许秋看了看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他们也都在忙奖学金申请的事情。

陈婉清见到许秋朝她的电脑屏幕凑了过去,笑着说道:“许秋,你不是博三的,真好。”

段云附和道:“是啊,是啊。”

许秋一愣:“学姐,段云师兄,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