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章】 节日筹备(1 / 2)

加入书签

8月份的银杏村已经逐渐摆脱了雨季的纠缠,开始拥有了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美好天气,这对山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游客们来说,确实再美妙不过了。

至于银杏村的村民,有些感慨那些山林的精灵随着雨季的接近尾声而开始销声匿迹,要想找到他们只能等到来年了。

在今年的雨季中,抛开萧家农场蘑菇林所生产的大量松茸之外,山民们在清灵山以及碧罗雪山外围收获了比往年更多的野生菌,再加上叶氏贸易给出的合理价格,使得山民们在雨季的收入大为提升。

根据叶氏贸易的统计数字,在过去两个多月之中,叶氏贸易一共花费了2亿RMB的资金从两万名山民手中收购了大概4000吨新鲜野生菌,经过清洗、切片、干燥和真空包装之后全部发往欧美销售,给叶氏贸易带来了超过45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再加上萧家农场的松茸,叶氏贸易在短短的两个月雨季中实现了一亿美元以上的出口额,创下了企业历年来的新高。

两亿RMB分散在两万个家庭看似不多,但若是能够考虑到整个滇西北2009年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背景下,就可以看出这项收入对于银杏村周边的山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在听说高价收购野生菌的企业就是萧家的女婿所有之后,山民们对于萧家的尊重又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萧家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萧家医馆一直在镜湖区域扮演者‘救死扶伤’的角色,用万家生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萧家医馆的存在,箫氏家族才能够在银杏村顺利地扎根,成为了一方豪族。

而如今,镜湖景区的开发以及野生菌的收购,让周边山民的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何能不让山民对萧家感恩戴德呢?

别的不说,在萧家农场和镜湖牧场就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是来自于周边地区的农民和牧民,这就足以让这些家庭的命运和镜湖体系紧紧地练习到一起。自从成为镜湖体系的员工之后,这些山民就不需要承担自行种植、养殖所带来的风险,每个月都有稳定的不菲收入,如何能不让山民们把萧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呢?

山民们的遗憾游客们不会有所感觉,即便知道了,也无法理解,毕竟他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毫无征兆的降雨总是会给游客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下雨的时候在森林、草场中旅游的感觉。对于游客们来说,在高原灿烂阳光下领略高原风光,才是最惬意的事情。

因此,当气象部门开始发布‘天气好转、降雨减少’的信息之后,来到银杏村的游客数量直线上升,从雨季的日均不到2000人陡增到将近4000人!

尤其是现在正值暑假期间,带着孩子来到银杏村避暑的家长、完成学业出门旅游的高三毕业生或者暑期旅游的大学生,成为了这一波游客的主角。

蜂拥而至的游客让村民们笑逐颜开,毕竟每一位游客也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谁也不会和RMB过不去吧?

根据镜湖公司的抽样数据显示,平均每一位游客在银杏村逗留的时间为2天,他们在银杏村的平均消费达到了500元!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每天有4000名游客在镜湖景区逗留,他们就将会给镜湖公司和银杏村带来100万的收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面对不断增加的游客,镜湖公司和银杏村村委会也没有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深入开发自身资源,提升服务水准,获得更多游客的好评。

这不,临近七夕之前,杨远航找到了萧晋旭,商量针对七夕节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提升镜湖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影响力。

“你说的这个计划到也颇有章法,但是游客们会买账吗?”萧晋旭看过杨远航提供的资料后,多少还是有些疑虑。

毕竟,在萧晋旭的认知当中七夕节只不过是人们祭拜祖先的一个节日,在滇南地区算不上太大的节日。

如今杨远航提出把七夕节办成镜湖景区特有的节日,怎么感觉有点凉嗖嗖的?

若不是杨远航在这一年多以来的优异表现令人信服,萧晋旭都会以为杨远航这还是来乱的。

“老支书,现在外面的年轻人对于这个华夏‘情-人-节’很是追捧,再加上媒体的不断宣传,它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杨远航也知道要想让萧晋旭这样的老人接受这种新潮的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耐心地解释道:“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新潮,我们镜湖景区也应该顺应潮流,紧跟时代步伐!”

为了筹划今年的七夕-情-人-节-活动,杨远航和他的团队可谓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总算拿出了一整套可行性极高的活动方案。当然了,这套方案由镜湖公司-独-立-完成也没有问题,不过考虑到镜湖公司和银杏村的身后渊源,这种活动还是要获得萧晋旭的认可和同意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