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谋划与刺杀(1 / 2)

加入书签

当刘备和关羽掀军帐而进的时候,看到眼前的徐庶一副忧愁的样子,和往昔的谈笑自若截然不同,于是刘备开口问道:“元直可是想到了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此时虽然下着小雨,不过天气仍有稍许闷热,徐庶连忙穿上脱下的外衣,提上鞋子,脸色尴尬地道:“没有想到主公深夜来此,庶这样子倒是让主公和二将军笑话了。”

刘备摆摆手,说道:“无妨无妨,是我们前来打扰,扰了军师的清净,刚刚见军师一副想事情的样子,可是我军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徐庶自嘲的摇了摇头,满脸不确信地道:“不知是不是我自己想多了,冥冥中感觉自己的计划仿佛被看穿了一般,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刘备微一沉思,刚想说话,不想关羽在一旁抢白道:“军师,前次夏侯惇袭营,先是被我方大败,若不是有意放他走,恐怕他能不能逃出去还未知,不过后面再次袭营,却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想必是他军中有高人指点,否则前后应变时间岂能相距如此之短,并且曹军应变如此之快,显然是早已准备妥当…”

徐庶眼睛一亮,不等关羽把话说完,突然说道:“君侯的意思是,曹军中有人出谋划策,夏侯惇初时不听,败于我军后,出谋划策之人却是备有后手,方有我军之败?”

关羽肯定的点了点头,徐庶一脸疑惑地道:“可是据我军的探子来报,曹军的主要谋士要么在官渡,要么坐镇许昌,没听到谁来这边的信息,难道是…”

“郭奕!”关羽微皱眉头,肯定的吐出了那个名字。

“不可能,此子尚年幼,怎会能识破军师之计?”刘备一脸的不相信,心中认定郭奕不可能有此心机。

徐庶摇了摇头,低语道:“孔明十岁时与我论战,十战皆败给我:十三与我论战,他胜少负多;十五岁与我论战,五五之数;也许未尝不是郭奕,战场曾听闻二将军与郭奕旧识,不知二将军如何评价此子?”

关羽缅怀了一阵,唏嘘道:“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不得不暂时依靠在曹操帐下,有一日心情烦闷,便在许昌城外独自遛马,不想看到一个孩童却手持竹简,在河岸边钓鱼,当时我好奇之下,便在一边观察与他。

未想到此子却懂分心二用之法,不仅钓了几只肥硕的大鱼,更是将看完的竹简背诵如流,当真是有过目不忘之本领。

我与他说话时,方知道他是曹军军师祭酒郭嘉的长子,于是我们两人便谈了一会,只是之后我全然未想到眼前十岁孩童却有不亚于成人的智慧,说起话来老气横秋一般,我与他只有那一面之缘,这次战场相见,只觉他身上的锋芒更胜从前。”

徐庶听完后点了点头,不禁地道:“此子和孔明好生相像。”

听到徐庶不指一次提起“孔明”两字,刘备充满好奇地道:“军师,孔明到底是何人?元直好像很推崇他。”

徐庶见刘备对孔明颇感兴趣,遂娓娓道来:“诸葛亮,字孔明,他是琅琊阳都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去世的早;后来他跟从他的叔父诸葛玄。

诸葛玄与荆州刘景升乃是旧识,因此便前去依靠,也在襄阳安了家。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便与他弟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

他喜欢诵读《梁父吟》,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山冈,名卧龙冈,因而自称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主公若去相邀,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听到徐庶如此推崇诸葛亮,刘备顿时眼睛放光,满脸地兴奋溢于言表,不过一边的关羽却不以为然地道:“军师大材,何必如此推崇他人?”

徐庶笑道:“刚刚倒是有一事未说完,孔明二十之后,我与他论战,至今没有一胜,他的才能和见识远远超过于我,不是我自己谦虚,是他的确优秀,当真是古今少有之奇才。”

当徐庶一番话说完后,关羽满脸震惊之色,捋着长须的手掌也戛然而止的不再有任何动作,而一边的刘备瞪大着眼睛看着徐庶,忽然满面惊喜的上前抓住他的胳膊,兴奋地道:“如此大材,军师当为我请来相见。”

徐庶正色道:“孔明性子极傲,我若去请,只会让他以为皇叔无识人之明,此战过后,皇叔当亲自去请他。若能得到此人,不异于周朝得吕尚、汉朝得张良。”

听到徐庶如此之说,刘备喜不自禁,连忙表示一定要亲自前去拜访诸葛亮。

见到两人为一未知之人相谈甚欢,关羽轻咳一声,打断道:“军师,万一郭奕识破我军计谋,该当如何行事?”

徐庶刚刚与刘备相谈了一阵,心中郁郁的情绪比冲淡了许多,想打关羽说的可能性,顿时计上心来,神秘的笑了一下,“二将军,你且听我说,我军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