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事多人多(2 / 2)

加入书签

只是郭奕刚要弯腰拱手,贾逵的两只手却托向他的胳膊,两人站直了身子,贾逵又后退了一步,躬身向郭奕行了一大礼。

郭奕吃了一惊,连忙避身闪过,心里充满了无奈: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要么给自己行礼,要么找自己算账的。

“郭奕先生当受得起逵这一礼,这一礼是替绛县的百姓和我一家老小谢谢先生,若不是先生在曹公面前谏言轻军援助绛县,恐怕绛县早已落入敌手,就是我自己,恐怕也难逃毒手。”

听到贾逵的解释,郭奕方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之前在出征前,曹操询问如何破河东郡郭援、匈奴的联军,自己当时提议先轻骑驰援绛县。

无心插柳柳成荫,郭奕未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倒是起了那么大的作用,不过他经过庞统之前一事,内心的傲气已经淡了许多。

“贾大人莫要如此,奕只不过是做了本分的事情,若不是曹公指挥有方,子孝将军等三军用命,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奕不过一介书生,当不得先生的称呼。”

贾逵心里暗暗点头,当初在绛县的时候他已经报了必死之心,誓与城池共存亡,在他的计算中,曹操根本就不可能有精力抽调士兵过来,大军屯于官渡和兖州,若是调过来,不只需要多少时日。

只是他未想到的是,希望在最后一刻突然迸现,面临死亡的悲伤突然转化为生的喜悦,仕途更是借此再进一步,谁都会高兴的疯了头。

他当时在高兴中又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借机向身边的荀恽打听是谁的主意派来的援兵?虽说军权在曹公手中,但是若没有人建议,曹公自是不会冒险抽兵,一个小小的绛县又怎么会比许昌更重要。

正好荀恽是经过那件事情的当事人之一,于是便将事情的始末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贾逵。

贾逵并不是书呆子,相反他极为识时务,还颇通军略,当他听到郭奕才年方十四岁的时候,暗暗吃惊的同时也起了结交心思,因为他感觉到这名少年很有可能以后将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人物。

人都有向上爬的心里,可有的人只会每天坐等机会砸到自己的头上,看着别人成功只会呼天抢地的埋怨;有的人,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人脉,一步步的壮大自己,终至成功。

贾逵便是后者,他父母在他小时便去世,家境贫寒的他冬天连穿的棉衣裤都没有。但他不放过一切可以借用的机会,慢慢的由一寒门子弟混至一县之长。

如今他年龄二十有八,正是人生仕途的黄金时期,自然是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看到郭奕年轻有为却不居功自傲,心里的结交心思更甚。

贾逵轻咳了两声,对着郭奕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也别大人、大人的称呼,我虽说年长你们不少,不过有缘得以相识,不如以兄弟相称。”

郭奕本就不喜欢太多的繁文缛节,自在的性子更喜欢无拘无束,听到贾逵的提议大赞。

三人的官放在此刻的人群中,可以说站在了最末端,此次能来人物都是一时权贵,三个人说话,倒也没有其他人的打扰。

贾逵本就善说,很快便勾引起了郭奕和荀恽的兴趣,他说的幽默,通俗易懂,还不时说上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郭奕和荀恽也是通过交谈所学良多。

说了片刻,贾逵突然向郭奕问道:“小奕,你可知道此次你被征调为农监长的用意?”

谈到这个问题,郭奕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虽说他聪慧异常,但毕竟是官场的新丁,对于一些官场的知识根本就不了解。

本来对于这个认命,他曾想向他父亲询问下意见,但是两人相聚的时间短暂加上郭嘉的身体并不允许过多的言语,所以郭奕此时仍然充满了疑问,一听到贾逵如此发问,连忙说道:“还请梁道兄为我解惑,我实不知其中的意思。”

贾逵嘿嘿笑了两声,看着郭奕,有看了下四周,方轻轻地道:“其实,其中的缘由很简单,我朝文武并立,武官的选拔极为简单,但是文官的选拔却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就是曹公想用一个人,必须也要经过层层的晋升方可以。”

郭奕一愣,未想到自己想了半天的问题却根本走上了歧路,不由的有些汗颜,夏侯惇等人是武官,对于文官那一套章程自然不明白,庞统未做过官,有些事情,自然也不会想的那么通透。

想到庞统,郭奕突然忍不住在心里恨恨地骂道:那个狗头军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