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将雷兰(2 / 2)

加入书签

“回禀陛下,唇红齿白,阳刚不足,周郎……太丑!”雷兰索性一咬牙,大声道。

袁耀:“……”

看了看我们雷簿童鞋还没变的样子,袁耀很纳闷,雷簿童鞋怎么会咬着牙说出周郎丑来,不由叹了口气,“果然,果然,人心难测啊!”你他么哪里来的自信?袁耀喷出一地老血。

接下来便是有一说一的改头换面栏目组了,美图秀秀功能不止可以衔接臂膀,而且找出来的照片经过一系列精细雕琢,简直就是另一个人了,鉴于我们雷兰童鞋的要求,袁耀苦思冥想给他弄了一个史泰龙的英俊面容。

当雷簿再次睁开眼的时候,静待了的雷簿纳头便拜,对袁耀那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这根本不是医术,是仙术啊!

再之后,铜镜之前,水井之上,江河船边,这副尊容无数次亮瞎了我们雷兰童鞋的24k钛合金狗眼,再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迷恋之中,瞅了一眼,又一眼……

…………

收降了雷兰之后,袁耀唤入诸人入帐,没有去谈雷簿的问题,而是继续商议军情。

“陛下,如今江东不敢妄动,不妨上表汉朝天子,请封汝南!”刘晔侃侃而谈了起来,“若是晔所料不错,曹操封令可下,但为避免淮南骚乱扰其后部,曹操却会请陛下前去喝茶了。”

“请封?”袁耀的嘴巴在抽动啊,你确定没有在逗我?我是仲国陛下哎,我若是取汝南还需要上表汉帝,劳纸哪里还用得着造反?

“陛下不可请封,但寿春太守可以啊。”刘晔微微一笑,“汝南袁氏本就是当地大族,如今刘辟、龚都二人虽然占据,毕竟是黄巾余党,世家之心绝对没有依附,而天下百姓如今皆知陛下之名,如若陛下派一精锐兵马前往汝南,里应外合之下汝南必下无疑,你知我知,曹操也知,所以这请封,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刘晔继续说了起来,“曹操为了不让我方威胁他许昌后部,让我军与汝南黄巾鹬蚌相争,待他官渡之后渔翁得利,岂不妙哉?”

“如此倒是说得通,”袁耀点了点头,他是看出来了,这曹营他无论如何都要走上一道了,要是不去的话,恐怕曹操不会任由他继续发展下去的。

淮南总需要地盘发展势力,扩充兵力,汝南是此刻唯一的好去处。

“军师,我若被曹操掐为人质,又如何能逃脱的了呢?”袁耀苦着眉头道,曹操又不傻,出现了一个刘备放虎归山,再来一个袁耀恐怕难得很。

“譬如,江东乱。”刘晔笑了笑,“江东猛虎太过刚猛,曹操官渡休养生息之前,是绝不会愿意与孙策过招的,而曹操,迫切的在南面需要一个看门狗……呃。”

刘晔登时住了嘴,骂陛下是狗,那不是找死嘛!

“哦。”袁耀发现军师的脑子就是好用,简直太好用了,曹操不把自己视为威胁,就算是封了汝南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与刘辟、龚都撕逼,还需要自己与江东孙策缓冲,所以曹操不能完全掌控北地直面江东之前,自己都是无忧无虑的。

“既然如此,军师你便差人去办吧。”袁耀想清楚这个顿时就大喜了,只要小命不丢,如何不可,不就是去曹营去一趟嘛,实在不行老子一掀袖袍,……跪地讨饶,总是可以的吧。

与刘晔还有诸将计定良久,袁耀决定明日就遣一使者前往许昌请汉帝封自己的便宜叔父袁胤为豫州汝南太守了。

而且袁耀令张勋派遣三千精锐士兵去雷簿所说的矿藏之处驻守,令斥候前去淮南令袁胤在收拢的难民之中挑选铁匠与劳力,前来庐江做工,至于芜湖以北铁矿,芜湖凭借长江之险,仍在江东境内,袁耀不得不防,只能暂且放下了芜湖铁矿的心思了。

刘晔为袁耀提出了,取汝南之后的战略方针来了,但是袁耀不置可否,只是听信了刘晔所言,准备克服马匹不足的短板,训练针对骑兵的部队。

首先进入我们袁耀童鞋脑袋之中的就是大唐陌刀营了,大唐陌刀至今没有实物出土但是却阻拦不了当初袁耀童鞋的好奇心,曾经私下画过好多,陌刀与日本武士刀相似,因为日本的刀就是受大唐影响来的。

陌刀,这是中国长刀的一种,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算相当沉重的实战兵器了。唐刀之中最具杀伤力的兵器就是陌刀,曾经广泛装备安西军,下砍马腿,上削人头,令外邦丧胆啊。

这种陌刀营,一是讲究集体作战,讲究团队合作;二是攻击点明确,就是对付骑兵,弥补马匹不足的弱点。对付张绣的西凉骑兵,还有为之后与曹操的准备,简直就是死敌!比之先登营更加牛叉!

袁耀凭借自己脑海之中的印象,再加上旁边这个不仅仅是智谋过人,而且才华出众的刘晔的指点,大仲陌刀抢先开始在袁耀所建造的作坊之中开始磨刀霍霍了。

要知道刘晔原本可是建设过投石机的,不仅仅诸葛亮、黄月英是机关大师,刘晔在三国时代,也算是一号大师了。

“唉,”看着我们的刘晔童鞋又当爹又当妈的样子,袁耀不禁泪泗横流啊,如今虽然地盘大了,但却没有谋士来投,简直悲哀!

“军师,你说我若是纳贤英才,如何?”站在皖城的城墙之上,袁耀向着一旁的刘晔问了起来。

“如何纳?”

还能怎么纳,自然就是贴小广告了啊,袁耀几乎脱口而出,继而向着刘晔说道,“比如,寒门士族,不论门第,招纳贤才,写一纳贤令如何?”

“呵呵……”听到袁耀的话,刘晔不由得笑了起来,对着袁耀道,“陛下,别人后果,晔不知,陛下若出招贤令,淮南危矣,庐江危矣,仲国危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