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谋定而后动(1 / 2)

加入书签

应大掌柜应昌培叫来仆从,把跳出做样品的画册、钟表、梳妆镜、雕花水晶酒具、柠檬香皂各一份搬上坐来的马车,带上朱道临孝敬他爷子的一箱53度青瓷装双沟大曲匆匆走了。

朱道临和赵训庭一同巡视整个紫竹园的建设进度,最后来到缓慢修建的西跨院,对照设计图纸陈述各自意见。

每天均往返于幕府山和紫竹园之间的小道士玉虎,此刻静静陪在师兄朱道临身边,左手紧紧按住腰间师兄赠送的贵重礼物秦王剑,一刻也舍不得松手。

与魏国公府邸所在地瞻园一巷之隔的应府书房里,六十八岁的应氏家族掌舵人应正卿终于回到檀木太师椅上,轻抚长须轻咳一声,以掩饰数十年来少有的失态,望向垂手肃立在书案前的小儿子应昌培,抬手指一下桌面上整齐摆放的样品,和蔼询问:

“三儿,你带着这些东西离开灵应观的时候,那个小朱道士有没有与你说些什么?”

恭恭敬敬的应昌培如实禀报:“朱贤弟托孩儿代为禀告父亲,他的原话是:晚辈朱道临一切听从他老人家吩咐!”

应正卿深邃双眼上方的花白长眉微微跳动,这位五十五岁官至吏部侍郎、六十岁时便急流勇退的深沉老人沉思良久,微微点头,颇为赞许地说道:

“年仅二十五岁就有如此心胸,了不起!三儿,你可知小朱道士是如何将上万套精美绣像话本,以及如此之多的稀有之物,从遥远的外海那个天枢阁运回来的?又是何时运入城中最终堆放在那灵应观里的?”

应昌培迟疑片刻,说出自己的推断:“孩儿亦在反复思考此事,海上势力复杂多变,孩儿了解不多,只就从大江进入方圆百里的金陵水道推测,此事应该和道门、漕帮脱不了干系。”

“如此之多且价值连城的货物要想神不知鬼不觉通过水关,再运入金陵城,唯一的通道是昼夜放行的三山门水道,只有实力强横的漕帮才能办到,而隐身于漕帮背后的,无疑就是地位超然、信徒遍布各大帮会的朝天宫了。”

“嗯,说得有理,你可曾就此问过小朱道士?”应正卿问道。

应昌培苦笑着回答:“问过两次,朱贤弟不是避而不答,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孩儿不好意思再问了。”

“他可曾谈起此次货物的定价与售卖事宜?”应正卿再问。

应昌培心怀忐忑地回答:“不曾谈起,当时孩儿激动之下,断言这套《金瓶梅》绣像话本一旦面世,定会轰动全城,问朱贤弟总共带回多少?”

“朱贤弟对孩儿的失态似乎早有预料,反而不慌不忙示意孩儿拿主意。孩儿醒悟过来暗自汗颜,深感事体重大,郑重说明需要禀报父亲方能定夺,于是就有了朱贤弟托孩儿带给父亲的话。”

说到这里,应昌培略微迟疑再次开口:“还有件事禀明父亲,朱贤弟虽然经营手段高超,但孩儿总感觉他不怎么在乎钱财,常有一掷千金视钱财如粪土的超然气度,这让孩儿百思不得其解。”

“细细回想他与孩儿相识之后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最后发现他最在乎的,除了已更名为紫竹园的义学之外,还有幕府山下大江之畔早已废弃的上元门码头。”

“孩儿不止一次听他谈起过上元门废弃码头的重建事宜,听其所言,规模还真不小,那片地方他已经以紫阳观的名义买下了,预计首次投资不会低于二十万两白银,计划在明年洪水季节之前竣工,然后还要在码头上方建造中转库房、铁器作坊、造船作坊、工匠住房和供孩子念书的私塾等等。”

应正卿沉默了,站起来缓缓踱步默默权衡,半刻钟后停在宽大华贵的紫檀木书案旁,再次浏览整齐摆列在书案上的精装绣像话本、台式座钟、水晶酒具等物,最后捧起能看到自己一根根花白胡子一道道大小皱纹的圆形梳妆镜,细细端详镜子中逐渐老去的脸庞,情不自禁发出声悠长的叹息。

“父亲……”

从未见过父亲失态的应昌培担忧地呼唤。

应正卿轻轻放下直径一尺的明亮镜子,伸手捡起古籍边上的名刺,转过身回到太师椅上坐下:

“三儿,等会儿你带上这张名刺,再拿上你那朱贤弟赠送的两瓶美酒,还有桌面这块怀表,一起送去给你妹夫,他看过之后就会明白的,完了你对他说,为父请他从下属军中挑个性情稳重的车把式和八匹健马交你带走,你带上车把式和健马前往灵应观,尽数送给你那朱贤弟吧。”

应昌培如释重负:“孩儿明白了!只是……这定价与售卖之策,还请父亲示下。”

应正卿微微一笑:“你那朱贤弟都如此洒脱了,为父要是再指手画脚,岂不落入下乘?放手去干吧,只需记住为父曾送你的八个字即可。好了,去吧,这套《金瓶梅》绣像话本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为父竟然也被勾得心痒痒的,哈哈!”

应昌培终于露出了笑容,捧着名刺后退半步,向端坐椅子上开始翻阅绣像话本《金瓶梅》的父亲深施一礼:

“谢谢父亲,父亲赠与的八个字孩儿终生铭记:循序渐进,谋定后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