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夕阳无限好(1 / 2)

加入书签

路上颠簸了很长时间,具体多长时间,王源也不记得了,反正很长。远远望去,浩瀚无垠的大海,就在眼前,海水一波一波拍打着海岸,长江后浪拍前浪啊。

我国江海辽阔,河流纵横,上古先民很早就利用筏和独木舟开始了水上原始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运逐渐兴盛,“舟楫为舆马,巨海为夷庚”。

应“运”而生的海事管理,伴随着水运兴达,助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千年的古代海事管理发展历史进程中,唐代是海事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我国海事管理始于秦漕政,但兴于唐。自隋大运河开通,长江干流贯通,南方经济逐渐兴盛,立都于北方各王朝所需的粮食全依赖于南方各地,至唐时“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什九”。

漕运直接关乎到唐各代政权的安危存亡,为政府与皇室的漕粮运输,唐各代朝廷将漕运和海事管理提到一定的高度,可见皇帝对于水路运输畅通的重视程度。

这一期间,扬州更是国内“富甲天下”的都会,其港口成为繁荣一时的商埠与江海合一的大型港口,来往的商船与外舶“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于是类似市舶司的对外舶管理机构便应“港”而生,设立了外舶管理机构—市舶司,直至扬州港衰落。之后,随着进出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外舶兴起,类似扬州市舶司的对外舶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到宋杭州、明州、上海等十多处港口都有管理外舶机构之设。

当然立法也是不可少的,对船舶航速的规定。“旧制……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河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顺流之舟,即轻重同、、、、、、”此规定对船舶航速的要求轻重有别,顺溯有异。

还有如注重谁让谁的问题,船舶相遇避让规定。“……行船之法各相加避。若瑞债之处,即诉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答五十”。是说船只和竹筏在航行途中,要相互避让,在急流和险滩处如上下两船会遇,上水船要主动避让下水船。

当然对于超载的规定也是发可循环的,如《故唐律疏议·杂律》载文:“请应乘官船者,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苦受寄及寄之者,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五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每一百斤及二人,各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很严格吧)

对于乘官船外出的人员,只能带随身衣粮物品至多200斤,超重违例,则根据情节轻重及超载数量,要受到笞、杖直至判徒刑二年的惩治。(很严格)

对于“监船官司知乘船人私载,受寄者与寄之者同罪,若是空船……不同此律。”此条律令特别是对政府官员和从军征讨的将士,尤为严厉,违犯者,最高可判处3年徒刑。

当然对民间也起到警戒的作用,限制了船舶超载,无疑对船舶水上航行安全大有益处。(归根结底,还是对安全的重视)

可见这些规定,对于海路运输,水上安全,都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这是开创了历朝历代对于水路运输,海事管理的先河。

王源想着这些事情,眼看着远处深蓝色的大海,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浩瀚的感觉。大丈夫胸怀天下,当如大海一般广阔,可游船,可包庇万物。

他想去青岛看海,结果没去成。而现在,这么美丽的海洋就在眼前,命运真的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啊。王源手拍栏杆,身处高楼,一时间思绪茫茫,不知道玄月怎么样了,姬三与唐七又如何呢。

“怎么样,这么漂亮的海水,是不是很喜欢。”不知道什么时候,绿衣悄悄站在王源身后,这个妖娆的女子,总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又消失。

“很喜欢“王源继续抬头看着远处的海洋,泛着蓝色的光芒。”可是我不会开船,啥都不会,咱们不会就这么去吧?有没有救生圈,氧气瓶什么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