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劝人为善(1 / 1)

加入书签

这三个同伴里面有一人年纪稍长些,看起来也稍微成熟一些,但是他脸上的傲气也不比他的任何一个同伴少,但现在他脸上的原来那股傲气已经不见了,因为他很清楚大白天的不可能有鬼,出手点了胡斌(那紫衣少年叫胡斌)穴道的人就是眼前这个简朴青衣少年,只是他的出手实在太快,所以他们不是很确定而已,他走向前对陆小凤拱了拱手说道:“在下胡少白,这位朋友好快的出手,敢问高姓大名?”

他已看出这个青衣少年出手非凡,绝非寻常人物,自是不敢轻易得罪,谁知道他的话尚未说完,那原本稳坐不动的简朴青衣少年突然站了起来,并侧过头朝里对着一位温文尔雅的华服公子说道:“花公子,多谢你请我喝酒,咱们后会有期!你请我八壶,我回请你一壶”。

最后一句话尚未说完,他已不见人影,原来刚才他的身子已平平自椅子上腾空而起,掠出窗外,一个“燕子穿云纵”就已不见踪影,众人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也听不懂他说的什么“你请我八壶,我回请你一壶”是什么意思,谁知道他的人影刚消失,窗外平平飞进一个酒壶,刚好飞到那位“花公子”坐的桌子上,这酒壶刚飞过窗子时速度很快,但到了花公子这张桌子上时速度却变得慢了,好像有一手在下面托住一样,胡少白这四个人早就看呆了,眼看这只酒壶马上就要停放在这“花公子”左手边的桌子上,谁知道大家又觉得眼前一花,接着是“哗”一声,那位花公子已用左手打开了那柄折扇然后接住了这个酒壶,但这柄折扇原来明明平放在这位花公子的右手边的,怎么一下子他的左手就打开了折扇并接住了酒壶?难道这位花公子也是位不显山露水的绝世高手?

直到很多年以后,胡斌胡少白等人听人说起陆小凤和花满楼的种种传说,他们才知道,那天他们在“镇江”酒楼遇见的青衣少年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一代名侠陆小凤,而那个出手不凡,温文尔雅的世家公子也正是日后和陆小凤把肩谈笑天下的一代盲侠花满楼。那一次也是他们首次相遇。

陆小凤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呢,因为他已看见了他一直在等待出现的东西,至少他心里非常希望这顶轿子就是他一直等待出现的轿子,其实这严格来说也已不是轿子了,而是一辆马车。

马车四面皆是昂贵精美的丝绸所装裹,黑楠木车身,雕梁画栋,巧夺天工。花草皆为金叶,宝石花心,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帘淡蓝色的绉纱遮挡,使车外之人无法一探究竟。

这么一辆豪华的马车任何人都会认为是富贵豪门之家的马车,但是陆小凤却一眼看出这辆马车原本是一顶轿子,或许造这辆马车的人本就是让它可以两用吧,我们都知道轿子是要抬的,抬轿子自然需要轿杆,轿子有木头或者竹子制成,通常形状为方形,外面套着帷帐,两侧各有一根杆子。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按照使用人群不同,轿子分为皇室用的舆轿、官员用的官轿和百姓用的民轿;按照用途不同,分为走山路的,走平路的;

陆小凤没有坐过轿子,但是他一眼就能看出这辆马车就是和暗轿通用的,在大街上或者平路上行驶时它就是马车,当在陡坡或者要上船时自然就变成轿子了。陆小凤基本确认这就是他一直等待出现的目标。

这样的马车一般只有官府之家才用得起,所以通关时盘查自然不会那么严,甚至畅通无阻,因为这辆马车不仅豪华奢侈,而且派头极大,竟然有四名锦衣卫分别在四边跟随,他们身上的飞鱼服和头上戴的乌纱帽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陆小凤远远盯着,他不敢靠的太近,他看到那四名身着锦衣卫服饰的大汉个个步履轻健,气息低沉,显然武功都不俗,轿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名武功高强的白衣女子?或者藏着被他们虏掠而来的少女女童?

这辆马车在众人的惊叹羡慕声中当街扬长而过,路上的行人都在纷纷猜测这轿子坐的是不是当朝的“三公”之一。(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这辆马车出了西津渡古街之后,往五十三坡方向而去。

据《镇江市地名录》记载:“五十三坡:南至大西路,北至长江路,长米,宽米。早年建有通向云台山坡道,有台阶五十三级,故名。原三马路于年并入,统称五十三坡。”

陆小凤虽是二度出山,然而第一次山却足未出登封县,所以他虽然听说过五十三坡的传说与故事,但是他却也从来没有去过。

陆小凤的师傅玄静是个得道的高僧,他经常告诫陆小凤做人要尽量劝恶扬善,在迫不得已时才惩恶扬善,所以玄静自然和陆小凤说过这五十三坡劝人为善的故事:佛教典籍《华严经》记载:说是善财童子因为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而幡然悟性,于是决定走遍全国寻访圣贤,以求得进一步的升华。善财童子一路南下,跋山涉水饥餐露宿,先后求教于五十三位高知者。最后在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下大彻大悟,成为观音的左胁侍。如今在全国各大寺庙都可以看到站在观世音身边参拜高知者的善财童子的塑像。据说善财童子参拜的第一位高知者就是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海云法师。焦山上还建有海云堂,以纪念这位大智大德的高僧。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我们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了五十三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五十三位高人的求教。像善财童子一样,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五十三坡计有五十三级台阶,取名五十三坡,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