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亲爱精诚(2 / 2)

加入书签

陈卓默默的听着,眼前这个皇上带给他的惊奇,已经不止一次了。这种惊奇不断的累积,便是信任和崇拜。所以尽管有些话他一时也有些不明白,却什么也没有问,牢牢的记了下来。

正说着话,光绪忽然转头看到,刚才那个排长却是满脸羞愧和茫然的站在一旁没有离去,等着对自己的处罚。那份不知所措的神情让光绪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把他叫过来,朕有几句话要告诉他。”光绪对陈卓吩咐道。

“原北洋武备学堂步兵科学员,现陆军学校步兵科一队二排排长江毅成参见皇上。”那个排长疾步上前,单膝跪地低声说道。

“知道自己错了?”光绪收起笑意,故意拉下脸来冷冷的问道。

“回皇上话,知道错了,要互助亲爱,不该打骂自己的同学。”江毅成苦着脸,语气倒是干净利落。

“我看你还是没有弄懂朕的话啊,站起来说话,军人,老是跪着成何体统?”光绪哼了一声,用深沉的目光盯着眼前这个江毅成。

“朕来告诉你,你错在哪里。”看着站得笔直的江毅成,光绪缓缓说道,“你是排长,不能关心自己的属下,视他们如手足,他们又怎么会甘心情愿服从你,尊敬你?这其中的道理你自己慢慢去想,但是有一点你也给朕记住了,无论何人,只要犯了错,该责罚的必须责罚,军队,就是要有一股子雷厉风行的气势,婆婆妈妈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在这一点上,朕认为你还是对的。”

江毅成听得一半糊涂一半明白,愣了半天,但是从光绪的神情看,似乎已经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心中一定,双腿并拢高声说道,“步兵科一队二排排长江毅成谨记皇上教诲,回去后便将皇上的话写在墙壁上,日夜领悟警醒自己。”

光绪轻轻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既然知道错了,知道回去后怎么做吗?”

面对着皇上的威严,江毅成心里本就有些胆怯,此时他就算反应再快再聪明,也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一旁的陈卓见此情况,是又好气又好笑。一脚就踢了过去,嘴里说道,“滚,回去向李大鹏认个错,拿出你排长的样子出来,他哪一天病好了,你哪一天再给我滚回来训练。”

………

入夜,杜怀川家中,陈卓、吴绍基、杜怀川三人,早早的便侯着光绪的驾临了。掌灯时分,光绪带着侍卫景铭悄然驾临。

原本一直跟在光绪身边的太监小德子,因为上次被打发到了浣洗局去了,一直没有找到合用的人选,光绪便只带着景铭出了宫来。

杜怀川早就在家中做了精心的准备,把闲杂人等都打发到了后院,只留下月儿一个人侍候在旁。他在光绪身边呆久了,算是最了解光绪心思的人,知道皇上不喜欢一些虚礼和讲究,所以很平静的坐在下首,等着光绪发话。

而吴绍基和陈卓却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合,看着皇上就坐在自己上首,心里都微微有些紧张,担心君前失仪。

光绪看了众人一眼,举起手中的酒杯说道,“都不必拘礼,这些日子你们都是尽心办差,也累的够呛。看着新建陆军学校从无到有,一天天的焕然一新,朕心里也是无比的开心和欣慰,朕没有用错你们啊。今日就借杜怀川的酒,敬三位一杯。”说罢,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微笑着望着面前的三人。

陈卓等人都是急忙站起身来,身体微微一躬,双手端着酒杯也是一饮而尽。

“都坐吧,”光绪将手微微一扬,淡然说道,“朕今日仔细看了一下,新建陆军学校已经基本就绪,估计再有十来天就可以正式开学了。但是要办好陆军学校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知道你们对新建陆军学校的将来可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啊?”

陈卓闻言,略一思忖便想站起身来回话,却又被光绪手微微虚按,硬生生坐回到位子上,有些忐忑的说道,“今日皇上对微臣所说的那几点,微臣反复琢磨,确实是鞭辟入里。直指我大清军队弊病的根本。但是臣还是有些想法,要从骨子里去塑造一支军队的魂魄,仅仅靠陆军学校恐怕难以做到,真正的军队只有在战场上经历磨砺,才能有脱胎换骨的表现。而眼下,陆军学校最缺的就是懂军事的洋教官……”

光绪听完陈卓的话,不禁笑了起来。“你能想到这一层,可见是很用了心思的。洋教官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德国公使已经举荐了曾在天津任军事教官,并兼充李鸿章副官的德国陆军大尉汉纳根担任陆军学校的教官,另外,林启兆在上海也物色了一个德国军官,听林启兆说很有本事,是德国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不日就将到达京城。只是这个家伙很傲气,能不能就任陆军学校的教官,还要看你这个总办大人的本事了。”

陈卓闻言,原本忧心忡忡的神情顿时舒展开来,眉宇间英气一现,朗声说道,“皇上放心,只要这两个人真有本事,微臣必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

“要留住他们,不仅要有优厚的条件,还要有能够打动别人的东西。要是别人觉得陆军学校的学员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恐怕再怎么用力也是枉然啊。”光绪颇有深意的看着陈卓说道。

“我明白皇上的意思,回去后立即抓紧训练,要让他们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军校和士气高涨纪律严明的学员队伍。”陈卓猛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