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铁厂惊变(1 / 2)

加入书签

一

石铮回到住处,惊喜地发现陆少阳等人都来了,只留下石家兄弟在石庄训练部队。原来他们接到哥老会(袍哥)传递的消息,得知黄兴被捕,索性全体出动,来武昌共商对策。

当晚,方舟小组全体成员又聚在一起开会了。会议听取了石铮对这段时间工作的详细汇报,一致认为石铮现在的特殊身份对营救黄兴非常有利,应该善加利用。不过随即陆少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虽然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协助同盟会营救黄兴,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方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任安平接口道:“不错,我们对这个年代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是制定出一个全盘行动纲领的时候了。现在离辛亥革命还有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众人陷入沉思。还是陆少阳打破了沉默:“历史已经证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是被袁世凯窃取的。接下来就是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我们中华民族丧失了一次民族腾飞的大好机遇。我认为我们的中期目标应该是阻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推翻满清后,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巩固的共和政权。”

石铮提出疑问:“同盟会或者说国民党都没有这个能力,唯一的希望是我们中国**。可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革命思想,短短五年不可能普及共产主义思想吧?”

陆少阳点点头,沉声道:“这是一个大难题,嗯,能不能考虑国共合作?”任安平:“我看可行,五年时间足够我们发展出一股制约北洋的力量,只要能阻止袁世凯篡权,可以让国民政府先干起来嘛。只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国家独立富强起来,把动乱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我们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秦长风接口道:“暂时牺牲党派利益我不反对,但是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支足以制约各方势力的武装力量。不然我们不可能在将来的联合政府中拥有发言权。中国的封建史太长了,民主观念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总不能坐等蒋介石将来清党吧。”

陆少阳:“完全同意。当然,军队最终是要属于国家的,但是在国家还没有真正实现民主独立的情况下,本党必须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

任安平笑道:“看来这个重任是非我们的石大将军来担当不可了。”石铮沉吟道:“我们目前只有石庄这个小据点,时间紧迫,不允许我们从容发展。必须在短期内寻找一块极具发展空间的根据地。”

陆少阳微笑道:“我倒是找了一块,不知道是不是石将军想要的?”

石铮两眼放光:“在哪里?”陆少阳手指轻扣桌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石铮一怔,皱眉道:“你说的不会是武汉三镇吧?这里可是清廷驻扎重兵的地方。”任安平哈哈大笑:“石铮同志,我问你,辛亥革命是从哪里爆发的?”

这种会议卫青从来没机会发言,此时总算遇上个自己知道的问题,忙不迭叫道:“我知道我知道,武昌起义。”

石铮猛地惊醒,拍案而起,大喝道,“不错,武昌就是我们现成的根据地!历史上的武昌起义就是因为同盟会策反了武汉新军才成功的。只要我们有样学样,同样能策反新军,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完整接收下这块极具战略意义的根据地。”

会议进展十分顺利,制定了国共合作、推翻帝制的总方针,同时也确立了以湖北为中心筹建中央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同日,方舟小组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央党组,陆少阳任书记。

次日一早,总督府派人通知石铮,张之洞紧急召见。

张之洞一见石铮,就把脸一沉,冷喝道:“石铮,你该当何罪?一上任就赶跑了本督重金礼聘的两位洋教习。”虽是在斥责,眼神中却隐现笑意。石铮如何不知他的心意,微笑道:“岂非正如香帅所愿?”

张之洞纵声长笑:“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的确是个大将之才。看来只是让你做个新军教习实在是大材小用了。”石铮心知已通过了张之洞的基本考察,接下来多半是要委以重任了,当下凝神倾听。

张之洞在大堂上来回踱了几步,沉声道:“如今国势艰危,我大清急需像你这样的军事人才,老夫虽曾多次派遣留学生赴日本研习西洋武备。只是杯水车薪、不敷所用。”紧盯着石铮双眼,道:“老夫早就有意开办湖北武备学堂,以资新军。不知石将军肯否为老夫分忧?”

石铮心想武备学堂不就是军校嘛,看来这位香帅有意让自己去当这个湖北军校的校长了。这倒是个秘密为我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大好机遇。怎么可能不乐意呢?不禁大喜过望,当即指天誓日的表忠心。依足了历史电影中的架势。

正说着话,下人来报:“盛宣怀、蔡锡勇两位大人有紧急公务求见。”张之洞:“哦?快请!”不多时,就有两名官员神色严峻地走进来,蔡锡勇石铮在酒席上见过,是汉阳铁厂的总办(厂长),另外一个想必就是盛宣怀了。

蔡锡勇快步走到张之洞身前,急速道:“香帅,铁厂出事了!”张之洞动容道:“出了什么事?快讲!”这座亚洲第一钢铁厂倾注了他十几年的心血,也是他洋务生涯中的最大骄傲,实在是视若性命。

盛宣怀沉声道:“两座高炉同时发生故障,炼出的铁水根本就不能用,我已下令汉阳铁厂全线停工。”这位盛宣怀先生是汉阳铁厂的总承包人,汉阳铁厂虽是张之洞一手创建,可是自建成之日起,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清廷无奈之下才把铁厂性质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把铁厂整体交给这位富可敌国的晚清第一官商承办。盛宣怀与张之洞年纪相仿,此刻虽也冷着一张脸,言行举止却很镇定,不似蔡锡勇那样紧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