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关东争雄(2 / 2)

加入书签

首先介绍一下日本关东军都督府。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了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中国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和南满铁路。在旅顺设置了关东军都督府,由陆军中将大岛义昌担任首任都督。至于这位南次郎,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当过日军骑兵第一联队的中队长。因战功显赫,得到了大岛义昌赏识。大岛即把他一手提拔到了军部,成为关东军中的重要人物。

南次郎腰杆挺得笔直,口若悬河地向寺内正毅汇报道:“支那解放军占领营口后,正不断向我方边境增兵,普兰店一带已经驻扎了大约2万多敌军。他们每天都派出侦察飞机侵入我方边境。大岛总督多次派员交涉,可是这些支那人非常傲慢,根本不理睬我们的抗议。大岛总督担心,支那人可能会象上次在上海一样,作出疯狂的行为。他们在关东的最高军事长官,正是曾经担任过上海军管会主任的王啸飞。”

寺内正毅听后似乎并不在意,反而笑道:“我们的大岛君一向被誉为帝国最勇猛的军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南次郎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又深鞠一躬,凝重道:“您千万不能大意,这些解放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大,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没有人会相信支那人拥有这么强悍的军队。”

寺内正毅霍然而起,沉声道:“比帝国皇军还强大吗?南次郎,你不要忘了。就算俄国的远东精锐,也曾经跪倒在帝国的武士刀下!”接着从办公桌后走出,背转过身去,面向一面高悬的日本国旗,毕恭毕敬行了一个九十度躬身礼。神色庄严肃穆,厉声道:“南次郎!为了捍卫帝国荣誉,大和民族的军人什么时候害怕过?”

南次郎面露惭色,挺胸道:“是!”。寺内正毅这才露出满意的目光,一字一顿道:“你听清楚了。回去告诉大岛君,我已经接到山县元老从东京发来的电报。就在今天上午,加藤外相出席了元老会议。会后外相大人很不高兴。”

南次郎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满脸惊喜,连声道:“是!是!真是太好了,大岛总督一定会非常高兴。”

要问南次郎为何如此兴奋,这其中的原因有点复杂。首先,必须从日本政体说起。明治维新后,日本流行军阀政治。元老们常常不主其位而谋其事。基于这种特殊政治基础,政府的每一项重要决策,都必须提交元老会商议,获得元老们许可才能公布执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化现象。即内阁与元老会分庭抗礼。

大凡谋一国之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各异。这一点,在这次中日关东危机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围绕着中日之间战与和的关键点,日本政界的高层人物们发生了严重分歧。

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以外相加藤高明、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等外交界高官为代表的温和派,认为日本经历日俄战争没几年,国力空虚,而且当前国际局势一触即发,应尽量不和锐气正盛的中国共和政权发生军事冲突,静观欧洲局势走向,等待最为有利的战争时机;主战派则是以日本国内重量级元老山县有朋、井上馨等人为代表,认为应坚决以武力压服新生的中国共和政权,这一派获得了许多军方高级将领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寺内正毅和大岛义昌这两个驻外军政总督。

至于内阁首相大隈重信,基本上表示了中立态度。他呼吁日本各界保持克制和理性,站在维持国内政治团结的高度上,弥合双方矛盾。

如前所述,寺内正毅和大岛义昌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寺内则更是元老山县有朋的王牌干将。这也正是大岛义昌派南次郎赴朝鲜面见寺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希望能从寺内口中套出东京方面的第一手情报,以利于他妥善处理危机四伏的辽东局势。

在这种背景下,寺内话里的潜台词就容易把握了。南次郎马上意识到,加藤外相作为温和派代表,已经屈服于元老会的压力,认同主战立场了。这也正是他当场喜形于色的原因所在。

南次郎笑容满面。“多谢寺内总督,大岛总督其实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东京的好消息一到,我们马上就可以——”

寺内正毅挥挥手,打断了他话头。“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支那人的那种猛禽轰炸机威力很强。英国在东海海战中惨败,和这种飞机关系很大。”南次郎满怀信心道:“寺内总督不必太担心,机会是均等的。就在前几天,大本营为我们送来了帝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批35架‘天照’式轰炸机,还有180挺高射重机枪。”

寺内正毅眼前一亮,欣慰道:“帝国的工业效率世界第一。应该给傲慢的支那人一点教训了,也给那些软弱迂腐的外交官们一点教训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