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中国大定(2 / 2)

加入书签

8月25日上午,第一次正式会谈举行,中方首席代表为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姜政,日方是关东军参谋长小泉一郎,俄国外交部远东司长卡察科夫以调停方代表身份出席。

小泉首先抛出了3条提案:1中方应认可日军在辽东半岛的事实存在2中方应认可南满铁路租借权及其他既得权益3赔偿日军机损失。

姜政当即反驳道:日方所提的都是政治问题,超出本代表的权限,是不能讨论的内容,同时提出了简洁的回应提案:除认可日军在辽东半岛上的军事存在外,中国不承认日本在中国国内一切权益,并拒绝承担一切赔偿。

中方的提案看上去和日方相距甚远,实则是在日方心理预期中的。这种和平谈判其实与生意场上的谈判没有什么两样,一方尽可以漫天要价,另一方也可以就地还钱,但两方都会有一个不可退让的底线,这个底线如果相差不大,达成一致的机会就很大,如果底线相差很大,就不可能达成一致。

中日矛盾的焦点无非是两条:1日本实际控制下的中国辽东半岛2中国实际控制下的日本权益。既然双方都不愿以战争解决,那么最实际的解决方案不外乎你控制你的,我控制我的。简单地说就是互相认可其实际控制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方的提案是最接近双方底线的。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中日双方最终于9月底达成了和解协议。双方承诺,在不改变各自原则立场的前提下,维持现有的军事控制区;日本政府及日本国民在中国东北开设之企业、机构和不动产,全部交中方接管,人员由中方护送出境,中方给予日本政府经济补偿白银300万两,分10年支付。

局势稳定后,王啸飞向石铮提出,中日矛盾根深蒂固,来日必定会有一场大战,以东三省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现有兵力尤恐不足,建议在东北地区就地征兵30万。石铮对此深以为然,但考虑到军费紧张,不宜大举扩军,指示王啸飞,可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人员组建成三个教导旅,先期训练30万民兵,藏军于民,以备来日之需。王啸飞受命后,把编练东北新军的工作交由江星辰负责。

东北问题解决后,西藏问题随之迎刃而解。早在共和革命初期,南京政府就派员赴拉萨与西藏地方接洽,要求其与清朝脱离关系。但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地方当局态度暧mei。直到东北解放的消息传到拉萨,方才明确了立场,决定并入共和国版图。

共和国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继续册封*喇嘛、*额尔德尼两大活佛,使其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同时建立西藏藏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在拉萨设置自治区政府,自治区主席由西藏地方提名,中央政府批准。同时设立西藏民族事务公署,委派专员行使中央职权。基本上沿袭了清朝对西藏事务的管理制度。

至此,中国大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