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阴暗处的霉菌(2 / 2)

加入书签

现在观众都聪明了,票房不是这么好偷的了,给人A电影的票让人去看B电影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是偷票房,剩下的就是举报不举报的问题,风险太大。

这些都是最为初级的偷票房的手段。

一如滋生在阴暗处的霉菌,“偷票房”不仅对影片、对片方都带来极大的伤害,更可怕的是它还悄悄腐蚀着这个行业。

总体来说,大洋对岸的这个行业可以分为制作方、发行方和院线三部分,三方一般都有着明确的分成比例约定协议,但商业永远逃不过一个利字,偷票房正是产生于这三方强烈的趋利心理。

院线为了获取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压缩实际票房,被雪藏的起来的隐形票房,则可由影院独享,而无须和片方分账。

说到压缩电影实际票房的手段,院线可谓煞费苦心,较为初级的做法包括手写票、无票入场、废票入场。这些类型的电影票均不会计入电影的实际票房中,但是院线却实实在在地收了观众的电影票钱。

这种独吞票房的简单做法一直备受院线青睐,但可惜的是,危险系数却很高,因为片方实地的审查监督并不容易躲避。

伴随着片方的监督的加强,院线的做法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捆绑套餐”的路数。

举例来讲,假如院线和片方商定的最低售卖票价为30元,在这一前提下,如果院线的单张电影票价是40元,那么这40元就必须和片方分成;但如果将电影票+爆米花+饮料进行组合捆绑式销售,并将价格提高到50元,其中20元被算作是爆米花+饮料的价格,剩余达到最低售票价格的30元为电影票价格,那么院线只需要将这30元同片方分成,而爆米花+饮料的20元便可纳入影院个人收入。

院线的作为远不止于捆绑套餐,院线记账、报账双系统可谓是又一次偷票房的策略升级,院线的报账系统是与国家票房监控系统联网的,这也是大众和片方获知电影票房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另一套票房系统即记账系统则是由影院私自设置的,这套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同样可以出机打影票,但票房却被影院自己私吞了。

这样一来,片方好像成了被院线蓄意谋害的单纯小绵羊,但事情永远没有这么简单,某一部电影片方与影院合体偷取另一同档期电影票房的现象才是屡见不鲜。

片方+院线,用太平洋对岸的话来说,“团结”就是力量

的确,合作意味着双赢!假如有两部同档期上映的高人气电影A和低人气电影B,A电影答应给院线百分之十的票房收入,而B则愿意奉献百分之二十的票房收入,院线无疑更倾向于B电影,因为分成更高。为了吸引更多观看B电影的观众,院线的基本做法是提高A电影的票价,同时降低B电影的票价。

但若此举不成,院线则会选择偷梁换柱的巧妙方法,和B电影片方合作,偷取A电影的票房。具体做法便是和观众约定,以B电影的低价卖给观众B电影的电影票,但播放的却是观众想看的A电影。

这样一来,观众花低价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影院得到高额分成,B电影片方有了光鲜的票房成绩,而A电影片方则总觉得哪里不对.......

除了偷梁换柱、转移腾挪,更多的是变相的偷票房,比如片方也想出了增加排片量就返点和包场刷票等一系列做法引诱趋利院线与其合作。

相比于前面的那些,在太平洋对岸的电影市场,这种“变相”偷票房的事情反而屡见不鲜,只要对电影行业稍作了解,就可以看到太多太多。

比如幽灵场刷票房刷出来的票房冠军之类。

还有一种偷票房,是所有人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从上面压到下面来的硬性任务和指标。

曾经墨菲看过的一部典型的颜色影片,在其上映期间,这部明显老掉牙的过时电影,竟然一举击败众多热度较高的商业影片,一段时间之内,以百分之十的排片拿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全国票房……

墨菲那时看到的小道消息,对于该影片,七大衙门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发行方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让利。”

在其上映的第二日晚,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一张任务表,该表完整地显示了个各院线需达到的该影片放映和票房的额度和指标,其中中影院线任务额最高,达4000万;旺达院线按表内要求,要达到3800万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南方院线,任务额3000万……

更有人爆料,有些影院为了完成任务,一整天印发的所有电影票均是该颜色电影。

当然,这种事没人会承认,也没有人会追究,里面的套路太深了。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而言,偷票房是其前进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一个新兴的电影市场,总有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偷票房之类的也不算是奇特,更为奇特的事情墨菲都看到过。(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