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统一的华国无人能挡】(1 / 2)

加入书签

“是的,陛下。”曾纪泽认可了华皇的说法。

萌总裁微微一笑,本来,以他和曾纪泽两个人的年纪和阅历,应该是曾纪泽向自己说教的。

不过,做皇帝的人,就是有这么点困扰,很难再有人指导自己去怎么做了。

即便是古代帝王的帝师们,皇帝的帝师,通常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再厉害的帝师,也难得教出厉害的皇帝来,因为,皇帝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靠人教出来的职业。

帝王需要天赋,需要自己去感悟,甚至普通人也是这样,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主要还是靠自己自学。

所以,这才是这么多人为什么这么推崇曾国藩的原因所在吧?

华皇和曾纪泽从曾国藩的事情上,聊到了华国的改革。

以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曾国藩这样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严于律己,同时能够宽以待人,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下属和同僚,而不是老百姓,对老百姓来说,曾剃头是刽子手,这一点,自然是华皇对曾国藩有所保留的部分。

所以,华皇顶多是默许将曾国藩的书出版,并放入教材,作为课外读物,却不会大张旗鼓的号召全国去学习曾国藩。

在接受欧洲批判文学的基础上,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是华皇认为,在十九世纪末,华国当下环境中,非常好的遏制全盘被西方思想左右的好书。

华皇认为,洋务运动是促进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一个阶段,主要体现洋务运动上。

华国现在仍然是在洋务运动的阶段,只是内核变了,不再是封建政府,而是一个全新的,开明的资产阶级主导的政府体制了。

清廷当时大兴洋务,先提出“自强”以后标榜“求富”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等,这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过后的“实业救国”思潮不能说与这段时期没有关系。

这和华国的现行政策是持续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曾国藩的思想要保留,李鸿章继续被华皇留用,这些都是华皇在推翻了满清统治之后,如何维护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的具体体现。

华皇的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改革,是温和的。

同时洋务运动种的近代企业虽然管理不属于规范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是也从某些方面刺激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

如果还是清廷统治的话,洋务运动永远不会有出路,因为洋务运动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恭亲王的自我吹捧。

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收拾战乱之后的烂摊子,因为富庶的江南十几年不能正常交税更显得困窘,恭亲王等引进国外技术,希望用西方技术和企业挽救清王朝,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努力下欣欣向荣,于是就人宣扬“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最想做的,是造出西方的“船坚炮利”,一方面抵御外国侵略,更重要的是镇压国内的人民运动。

到了后来也办民用工业,总体上是官办工业配套和为官员们敛财的。

明治维新本质是一场革命。

从清廷到华国只是一场的改革。

在华皇手中,几乎没有怎么死人,但是发展速度是空前的。

华皇是普普通通的穿越巨,没有玄幻的金手指,华皇所做的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绝不能出错。

明治维新以军事变革为前提(倒幕运动),政治(建立明治政府)经济(维新)变革随之。

在这场革命中完成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

明治维新通过暴力革命扫除了一切障碍,而华国是自发图强。

满清的洋务运动,其主持大臣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

对清朝来讲,一方面历史包袱严重,“竭天下之物力,八分以养兵勇”,另一方面固有利益阶层没有扫除,改革阻力大成果小。

洋务运动的失败有必然性,但是,明治维新的成功不乏偶然性。

华皇并不认为明治维新的一套有多么的高明,很幸运的是,这个小小岛国是放在亚洲,放在腐朽的清王朝边上,如果把日本放到英国,法国,德国身边去,两下被拍成灰。

即便是将日本放到处于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转型期的沙俄身边去,日本也照样被拍成灰。

日本殖产兴业的基本路线是政府扶持民间资本,鼓励私有资本自由竞争,其初始官营企业迅速私有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私人企业集团迅速壮大。

满清的洋务运动则始终没有走出“官督商办、政权垄断、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的死胡同,民间私人资本始终没有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体,私人资本的竞争力完全无从谈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