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恰巧遇见(1 / 2)

加入书签

陈仲卿先走了一步,没有看到那辆朴实无华的马车转入青衣巷口,徐徐前进的身影瞬间消失在了巷口。他手中拎着几块包好的米糕,去了一趟文桥巷。之前来过此处几次,一草一木都有深刻的印象,院子不大,然而却精致别雅,那晚发生在此的痕迹经过几场雨水的充沛洗刷之后已经当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茂盛的青草,还有一片姹紫嫣红的野花。

宋绾绾的听力极佳,光是听脚步声就知道来人是谁,她偏着头,小声的说道,“是仲卿公子么?”

“是啊,绾绾姑娘,我能进屋么?”

宋绾绾轻言细语的说道,“进来吧。”

这几天宋绾绾也在考虑一个之前陈仲卿所说的问题,之前一口拒绝要求她感到有些唐突,实际上如果只是去观望一下也没有什么,毕竟她只是一个瞎子,什么都看不到。

进了屋,陈仲卿将米糕放下,对身后的盲女琴师宋绾绾说道,“今早去了一趟酒楼,特地带来了一些你喜欢吃的糕点。”

宋绾绾应答了一声,随即说道,“仲卿公子,我有事想跟你说。”

陈仲卿轻笑了一声,说道,“这么巧?我也刚好有事想跟宋姑娘说一声。”

宋绾绾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那个,关于胭脂榜的事,我想我可以陪同你一起去,不过……我不会登台争榜单前十,您知道我的性情,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致。平平淡淡即可。”

陈仲卿点点头,随即意识到宋绾绾是目盲,又补充了一句,“我知道,只要你愿意去就行了。我也不会要求你登台助兴。你不喜欢,谁也不能强迫你。”

陈仲卿走到边上,只是有些可惜了一手琵琶的琴音曼妙,不过只要她去了,也就够了,余下的便是顺其自然,他会安排。

因为时隔了片刻的关系,陈仲卿与陈仲虚两人刚好擦肩而过。此时马车已经停在了青衣巷口,陈仲虚敲响了老师的大门,向张逊的下人家仆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我是张逊大人的门生故吏。”

不一会儿院子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张逊步伐稳健的向门口走来,在大堂门口见到站在院子里的单薄身影,上前一步笑着说道,“仲虚,你怎么来了?”

上下打量了这位门生几眼,的确比之前清瘦了不少,不再是当初跟在自己后面神情随和的学生,也没有初入官场时的手足无措,而今举手抬足之间都有着上位者浑然天成的气质。

两浙路经略使,不知道这位被同僚一致看好的后生能爬到怎样的高度。

陈仲虚恭敬的向张逊作揖,笑着说道,“老师,好久不见了。当年在汴梁老师走的匆忙,没来得及送别,今日就算是给老师上门谢罪好了。”

张逊扶须眯眼笑道,“怕你小子是冲着杭州胭脂榜而来的吧?先贤圣人的教诲你都记不住了么?”

陈仲虚知道师尊不是迂腐之人,所以也没客气,开了一句玩笑,“嘿嘿,知我者老师也。”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院子不算奢华,却在小巧玲珑中透露出精致和典雅,布置的与汴梁旧时府宅一模一样。跟随着张逊的步伐,陈仲虚在身后小声的说道,“老师一直不肯回汴梁,还在因为当年晋辽一战那事过意不去吗?当今圣上也盼望着先朝老臣能祝他一臂之力,还是说老师已经彻彻底底的断了复出之心?”

晋辽边境围绕燕云十六州战事不断,当时张逊是朝中主战派,却也因为一场战事的大败遭到了罪责,再加上自身也是皇亲国戚的敏感身份,深知在朝中可能因为此事而四面招敌,于是挂印而去,离开了汴梁,躲到了这片杭州城。

张逊停顿了脚步,没有回过头,陈仲虚则是低下头,不敢多言。

“仲虚啊,很多东西都是事在人为。”

他拍了拍手,神情和悦的指着花花草草说道,“我不似叶黄巢,一辈子为了晋朝江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年在庙堂上我们一众主战派承担下了战事不力的后果,不就是为了现在的格局造势?枢密院有主战的黄貂寺,文武百官乃至上帝上下都决心坚定一致抗辽,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局面了,至于今后是命由天定,事在人为,我前半辈子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还有什么未了解的心愿?难道非得爬到丞相太师太傅的极人臣之位才算是了而无憾?仲虚啊,你有可曾知道高处不胜寒,站在那些位置上的人,有多少能够全身而退?死于政变的,死于先帝之手的,还有党争失势的,数不胜数。最后能名垂青史却又全身而退的,晋自开朝到现在,一个也没有。”

陈仲虚刚踏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静静的听着自己老师的念叨。

“为师希望你能明白,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也别贪恋荣华富贵,汴梁不似两浙路,步步惊心,如履薄冰。这八个字你记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