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1 / 2)

加入书签

“看来你已经悟出了这拳法的要义,果然,能入浑天,到达见微知著者,皆不需要太多口舌与指点,我们能走到这里,对于拳的理解自然超出其余人太多太多。”

“故而浑天交手,其中拳法与寻常拳师大不相同,为的就是不让对方学去自己的招数,而浑天一旦交手,也多数以不死不休为结局,即使是会武比试,也最多点到为止,不会施展自己的独门拳法。”

“任何时候都要留下防范的招数!”

相渔郎的声音缥缈起来,孙长宁此时把呼吸也开始放缓。

周围的空炁在震动,在焦躁,里面藏匿着名为拳的东西,那是伺机而动的意,带着生与死的境,再加上救与杀的劫。

玄之又玄,解之不能。

那便不需要再继续解了!

黑手毫无征兆的出现,然而孙长宁这一次却把握住了脉络。

天地之中,自然之内,把自己也去顺势而为,就能寻找到其中唯一的空隙。

孙长宁无法使用第八感,但不妨碍顺着第七感找到一部分的第八感。

得第七感常驻者,必能明白第八感,但也只是明白,偶尔会有灵光一闪,或者是顺着第七感而掌握摸索,但这是需要时间的,而对于掌握第八感的强者来说,你距离他一百米还是一米,其实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谓第八感,就是空间感,在和别人交手的时候,超乎对方的距离想象,原本一米在对方看来可能达到一百米,而原本一百米在被影响之后或许觉得只有一米。

这和龙遁的斩五感相似,但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东西。

第八感,即空间感,又称阿赖耶识,即是空间之意,科学上讲:

它是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具体事物的一种力量。

佛门中,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它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它要求修行者放弃执念。由“无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心念一起便有一花绽放,这就是第八感的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视距离,纵然我在东方之岛,西方荒原上一朵野花盛开,我也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当然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不过是佛门中对于释迦牟尼的夸赞而已,但数百米,千米,万米,甚至百千里之外,都是可能的,这已经达到了开发大脑的程度,是人类所能达到的巅峰。

起源之地,只有自己的血才会感觉到,并非个人的记忆,而是血之眷恋,人非起源之地亦会被引导,此为第八感。

超出常理的解释,让人不能理解,但最后面佛门的解释则是意外的简单,而在道教内,对于这种东西的解释大概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得,无所不晓”。

而古往今来能有这般殊荣的,只有太上老君,故而这个境界也被称呼为“太上境”。

太上者,至高无上也!

当然,现在的教义,不论是佛还是道,这对于至高者的称呼都是不能妄言的,就好像佛门之中不会再有人跑出来说我是某某佛祖,道教之中也不会有人说我是太上老君托生,而儒教就更不可能说我其实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本人。

这都是胡言乱语,故而对于第八感完善的人,一般以五蕴十八界,或者道法自然之人称呼,而在儒教之中,则冠上“后圣”的头衔。

孔子是先圣,孟子是亚圣,那么后来者自然不敢如此自称,故而只能算是后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