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转发疯了(1 / 2)

加入书签

周清雨的一条微博转发,简直比徽州各大报纸的头条都要好使。

短短半天的时间,转发就达到了上万,评论更是达到了五万!

钟岳下载了微博,捣鼓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周清雨的微博,点开了那条置顶的微博,点开了评论,都是一些网友看到这幅作品之后,对于青春的回忆。

“没想到女神这么有内涵,这幅作品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大学里的足球场上,和同学一起踢球,这都是十年前的,现在女儿也出生了,感谢岁月,感谢那些逝去的青春。”

钟岳翻阅了几条热门的评论,都是有感而发的评论。那些触动心弦的文字,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书法,如果仅仅是字形上的俊秀,那么也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响了。钟岳的这幅作品,让多少人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他做到了,确实,他真的做到了。

钟岳放下了手机,开始临摹《灵飞经》。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钟岳依旧心如止水。掠笔、横鳞竖勒,神人九势之二,钟岳在这条路上,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笔法千古不易,然而用法却变化无常。

遇山而跃,遇水而起,蜻蜓点水是飞掠,白驹过隙也是掠,至于如何用得自然却不显平庸,这是钟岳要自己揣摩体会的。

如今钟岳临摹灵飞经,不是文征明的摹本,也不是唐人原有的摹本,而是他自己的用笔行文。

这是每一个书家形成风格的必经之路——从前人的书法之道中,凝练出自己的书法风格。一味的模仿,只能落于下成。

即便灵飞经临摹完毕,钟岳便锁门走出了宅子。村里乡土风情之中,如今添了些工业的气味,田间地头的拖拉机;乡道上零星散落的路灯,再往前推一百来年,那才是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过比起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小荷村还算是终于这样的生活状态。

村里唯一的小卖部,也变了模样。钟岳记得小时候,胖婶家的小卖部里,几乎没多少东西,因为消费能力的限制,烟、酒、米、面,除了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可能就没什么特殊东西了。

现在不一样了,消费水平提高了,乡里人需求也多了,小卖部里的东西也变着花样地增添了不少,尤其是孩子的零食,记得小时候,钟岳影响最深的就是糖果了。有便宜的糖果一块钱二十粒的可乐糖,也有“高富帅”才吃得起的绿箭,花上一块五,才五片。

“胖婶,昨日托您买给来福阿伯的菜买了没?”

胖婶将蓝色袋子拎到柜台上,“喏,刚买来的,都新鲜着呢。”

“谢谢了。”

胖婶喝了口浓茶,那杯子上的茶垢,估计已经沉积了十几年来吧,黑不溜秋的,“别怪胖婶多嘴,上次不是来了个淞沪的老板,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你赶紧打个电话过去,抓点紧。将来出人头地,咱们这些乡里乡亲的,也能在大城市有个熟头不是。”

面对胖婶的隐形投资,钟岳也只能笑而不语,拎起蓝色的大袋子,眼睛扫到玻璃柜台里头的绿箭。

“这个口香糖,给我来一个。”

“啊?哦,好。”

胖婶肥肥的手拿过一根口香糖,递给钟岳。

“胖婶送你的,不要钱。拿去吃。”

钟岳笑笑,这就算投资吗?他摸出几个钢镚,“多少钱,这怎么好意思呢?”

“哈哈,一块五。”

钟岳把钱放在柜台上,“走了哈。”

一块五,十年前的价格,如今还是这么个价钱,有些东西,十年前算是奢侈品,十年后,就不是了啊。

钟岳拎着袋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他劝过张来福,让他住到小荷山来,毕竟他家水电设施什么的很完善,不过张来福拒绝了,说是习惯了,再换地儿就睡不着。

钟岳走进张来福家院子,喊了一声,“师父。”

张来福伸了伸懒腰,“去,把制笔的活儿好好练练。”

“诶,好。”钟岳知道,张来福这辈子已经没什么追求的了,唯一希望的,就是他这身手艺能够后继有人。

制笔的手艺,笔毫脱脂没什么技巧,手头功夫全在水盆里,钟岳如今也能够独当一面,拿着铁钳将整理好的笔毫在水盆里梳理整齐。

搓成圆柱状,将杂毛抽出,笔头的末梢,用松香固定,这些活儿,看似每一步都没什么太多的技巧性,然而就是一些细微的诧异,就能够影响整支笔的书写手感。

吃午饭的时间还早,张来福收拾利索了钟岳拿来的食材,就过来指点钟岳制笔上的缺憾。总体还是挺满意的,便点了根烟,乐呵呵地坐在一旁抽烟,“读了大学的人还是脑子灵光。我们那时候,这水盆里的活儿,练上个一年两年的,都不见得有你这几个月的水平,再有个一年半载的,你也就能出师了。”

钟岳好不容易从张来福口中听到了一句赞美,也开心的笑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吴中贺看着已经被挤瘫痪的公众号投票平台,脸上的惊讶之色难以掩饰。

他没想到,一个市级比赛,居然可以把投票平台给挤爆了!

现在的平台已经无法投票了。

第一名,六十号作品《谁的青春无暇》

八万九千零三十二票。

前头五十九幅作品加起来的票数,还不及钟岳的一半……

钟岳原以为周清雨转发他的作品,也就那么一回事,然而他低估了明星的影响力。就是这么一条简简单单的微博,硬生生地将那个公众号投票平台给挤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