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商队遇袭(1 / 2)

加入书签

商队再一次出发,这一次,楚河并没有进车厢里休息,而是坐在车梁之上,欣赏这原生态的风景,高山密林,无数在历史长河中消失的植被与树木,乃至野兽,在车队两侧出现,不得不说,抛开纷乱的战争,与流血的残酷,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战国因秦一统而结束,虽然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总算给世人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平静,只不过,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秦始皇这个历史第一任帝王过世,秦二世继位,赵高误国,引发了历史著名的楚汉相争,而这个楚,就是楚河的本家。

楚河现在身上流淌着的,就是西楚霸王的血脉。

所以楚河觉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似乎有些天意的味道,如果能看看那位先祖,感受一下他身为霸王的无边魅力,楚河想来,对自己的修为,定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长河,英雄辈出,霸王对楚家来说,就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就在楚河陷入思绪翩翩,有些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从前方传来。

“敌袭,敌袭!”

随着这叫声,楚河灵力一动,就已经听到,远远的传来了马蹄之声,数量还很是不少。

“夫人有令,备战,车队集合,形战阵。”刘管事的声音传来,所有的马夫立刻动了,楚河所在的马车也不例外,在官道一处地小狭隘的地方,商车形成了层层的包围圈,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人,危险意识十分浓,一声令下,众人皆已到位,就连这马夫,也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而且身边的马夫,还从车厢壁之中,抽出了利刃,看来都早有准备。

战阵已经结集,普通之人,已经被保护在车阵之中,楚河这个异族楚公子也不例外,也只有这个时候,楚河才有时间,细致的打量那辆被保护起来的马车,那辆属于车队主人的马车。

马车的车帘拉开了,刘管事大声的报告着:“主人,有百骑战兵,都是精锐之兵,扮作匪人,他们应该是偷偷穿越吴国边域而来的秦国强兵。”

“无畏,迎战,本夫人与尔等同生共死。”

“是,主人。”刘管事虽然年老,但体力十分充沛,洪声喝道:“保护夫人,迎战,赵人不死,战亡不退。”

“赵人不死,战亡不退。”

护卫兵,马夫,几乎所有可以拿兵器的壮汉,都已经在马车阵前聚齐,面对这个时代绝对强大的骑兵,宁死不退。

他们或者并不是兵,但在这个时代,他们有作为子民的傲气,是的,他们是赵国人,国家正遭受秦国入侵,危在旦兮,他们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不灭,这就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

无论是赵人,秦人,韩人,七国称雄,各有依附,正因为这种精神与民心,才会出现了一段悲歌般的历史,战国历史,永载史册。

哪怕后来秦国一统,但六国的反抗,却一直没有消失过。

“崩崩崩-----”的闷响,让这炎热的天气,更增了几分躁热,那些手持利刃的护卫一个个凝神而对,热汗滴落,却是谁也没有去擦拭一下。

尘烟滚滚,官道之上,传来了激烈的马蹄之声,骑兵已经杀到了。

八百米,五百米,虽然只有百人骑兵,但楚河却是第一次真正的看到历史上战骑的威力,这百人骑兵的冲击,威势无敌,好像可以无坚不摧,把敌人彻底的覆灭。

“放箭,放箭。”十几个弓箭手,已经射出了利箭。

仅仅两轮,骑兵就已经冲到了眼前,楚河甚至能看到,那骑兵首领,挥舞着战刀,兴奋而充盈着杀意的脸庞,他们接到的指令是毁灭这支车队,因为秦国收到情报,这支商队就是一支运粮队伍,支持邯郸而去,现在长平之战结束,秦国进攻邯郸,那正是赵国的国都,只要攻下国都,赵国就灭亡了。

所以他们潜入吴国边域,日夜行军,终于在这一刻,赶上了运粮队。

“以车为盾,杀!”那是赵虎的声音,楚河终于看到了赵虎,他挥着战刀,守在一辆大车之后,在他的身后,更有十多个骑兵。

楚河也看到了那个车队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女人,也是众人所称的夫人,也看到了今早有过一面之缘的田儿,田儿依旧清秀,此刻伫立在那夫人身侧,脸色十分的平静,不得不让楚河惊讶。

如此险境之中,一个嫩稚的婢女,竟然会有如此表现。

不过有些可惜的事,那夫人绝代风姿之下,竟然被一张白纱巾蒙住了脸庞,甚是遗撼。

“砰砰砰-----”不待楚河多想,两方一碰而遇,立刻车仰马翻,杀戮在下一刻,就展开了,面对如此的秦国精锐战骑,上千车队的人手,也非其对手,楚河看到,不断的有人倒下,嘶吼声,杀戮声,在耳边不绝。

楚河已经看到,赵虎伤痕累累,虽然这人不让人喜欢,但他的无畏与勇气,还是让人敬佩的,眼见情况不妙,后备的刘管事,再次下达了命令:“后备队,杀!”

这些人,实力比刚才的护卫弱了不少,只是一些平常汉子,更多的是马夫之类的帮佣,但在这种情况下,车队一旦覆灭,他们的结局只有死亡,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车队,他们都要以命相搏,求得一丝生存的机会。

内圈之中,人数已经不多了,除了几个老弱病残,更多的是妇人,这会儿一个个看起来胆颤心惊,对命运开始绝望,必竟也是,这可是秦国的百战强兵,连国家悍兵也畏,更不要说他们小小的一个车队护卫了。

这个时候,楚河才有机会走近马车前。

“楚河见过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