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追悔莫及(2 / 2)

加入书签

被这样一个剽悍的妹子惦记上,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对了,话说,那沈二少知不知道这唐九爷是个姑娘家啊……

沈君顾失魂落魄地跪坐在甲板之上,自从德利号开离码头之后,他的姿势就丝毫没有变过。

他双眼呆滞地看向江面,悔恨的念头就像潮水一样朝他涌来,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让他窒息。

唐晓那纤瘦却坚韧的背影,一直在他眼前挥散不去。

为什么不回头看他一眼?

为什么知道了被背叛还要坚持救他们?

为什么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这大半个月来,与唐晓相处的点点滴滴,全部像走马灯一样在沈君顾面前依次闪过,一些沈君顾忽略的细节都清晰呈现。

每次他们讨论国宝存放地点时,唐晓都会自觉地走远避嫌。他以为那是对方依靠武功可以听得清的距离,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唐晓的表情并不像是在偷听的模样,更像是无所适从的茫然。

每次他们对收回来的古董侃侃而谈时,唐晓都是一脸漠然,完全不在意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这些表现,根本不像是曾经劫道抢夺国宝的土匪头子!

现在细细想来,当时如此轻易地放他离开,又把一车厢的古籍毫无条件地归还,这唐九爷还真不像是一个合格的土匪。再联系之后的假成亲以及一系列的余家帮动荡,更像是……更像是借着劫国宝而施行某种计划。

人的好恶是很能影响对其他人的观感的。

因为与唐晓的相遇实在是太糟糕,所以沈君顾下意识地把唐晓所有的作为都看成对国宝别有用心。但刚才江边发生的事情已经把他的这个想法完全颠覆,现在怎么想怎么觉得他对唐九爷多有误会。

唐晓从一开始,就压根不关心那些国宝的安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牺牲,完全就是为了他。

而他回报给对方的,却是猜忌和防备。

沈君顾简直不敢想象孤身一人被留下的唐晓会遭遇到什么。

这都是他的错。

就像是十多年前,兄长为了母亲买药而自卖其身,他为什么就不冲出去代替哥哥?如果留下来的是兄长,说不定就能把母亲照顾得很好,让母亲能继续活下去。可他为什么只能跌坐在墙角处,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就像现在一模一样。

沈君顾越想,就越觉得自己是个懦夫。

他身上所有的圆滑世故,都是一层厚厚的面具,没人知道在这层面具下的他,其实是个胆小鬼。

在沈君顾背后站了许久的张德胜,斟酌了一下,终于走上前蹲下身,诚恳地说道:“这位兄弟,张德胜欠你们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沈君顾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他听到了这句话,但这张德胜真正欠的人情是属于唐晓的,可是唐九爷就算侥幸活下来,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想要与他们有什么牵扯了。

没有等到沈君顾的回应,张德胜也没有任何意外。他不知道留下来的那位少年与这批人有什么关系,但因为对方他的这一船货物保住了,也是不争的事实。

上海的大帮派青帮要建恒社,日前举办了开幕典礼。德利号上这次运载的军火,就是各地分部给上海青帮的建社贺礼。这个活计是张德胜求了许多关系才求到的,如果不能圆满送到,他简直无法想象那样残酷的后果。

可能他当时不接这个临时的单子,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甚至和李胖子的关系也不会闹得如此之僵。但那样窝囊地答应李胖子的分成比例,他未来跑船岂不是都要受制于人?难道还能带着兄弟们喝西北风?现在关系彻底破裂,说不定还会好一些。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不会再有任何踌躇犹豫。

张德胜陪着沈君顾望了一会儿江水,但船上总有忙不完的事情,不一会儿就有船员来告状,说是章武发现船舱里挂的居然是煤油灯,嚷嚷着有火灾危险,要灭掉开电灯。

不过他这船哪有钱买电灯泡啊!张德胜头疼地站起身。

沈君顾连张德胜什么时候离开的都没注意到,依旧僵直地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纹丝不动。

天色渐亮的浦口码头,又恢复了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胡以归捏着小本子,坐在一间茶铺之中,锁紧了浓眉思忖着。

他虽然错过了跟踪国宝专列南下的机会,但到了南京之后就在暗处观察国宝护卫队的一举一动,当然不会错过昨晚的动静。

只是他没想到这班人马弄了个赝品火车还不算,居然煞费苦心地兵分三路,令他难以抉择究竟跟随哪一路。其中一路看起来应该是直接渡江而过,他也无法搭上去。而几乎同时出发的另外两路,他只能选了其中一路跟了上去。

谁知道,这一路最终居然是走水路,而且还不是容易买票混上去的货船。

胡以归旁观了昨晚那场械斗,也丝毫不意外最后出手的是方少泽。他不关心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只关心这些国宝究竟被转移到哪里去了!

胡以归左右看了看,扫了眼四周。他知道还有几个人和他一样隐蔽在黑暗之中,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他的同行还是其他势力的眼线了。今天这些人也和他一样茫然无措,显然也都失去了国宝的下落。

说不定那些国宝,就会这样永远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被有心人中饱私囊了!

胡以归攥紧了手中的本子,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不就是藏起来了吗?他会让他们露出老鼠尾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