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纯真年代(二)(1 / 2)

加入书签

艰难的岁月度日如年,幸福的时光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来到了1981年的春天。

惊蛰刚过,老孙师傅就招来了十多位年轻的徒弟,手把手的教授他们杀青炒茶。

年前订好的几千斤栗炭早已运回,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库房的边上。

从鲜花坪请来的三位篾匠,正在不分昼夜的编制着团簸、烘篓之类的茶具。

孙师傅还特地嘱咐王世川,赶早在城里预定了几十个白铁茶桶,能装下两百斤茶叶的那种。

“孙师傅,你估摸一下,今年这个茶季我们大概能收多少斤新茶?”

王世川如今虽然兵强马壮,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见孙师傅如此兴师动众,还是心虚的向他请教道。

照着这样的安排,今年收上来的新茶至少是一万斤朝上。

去年他和卫兰两个人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县城和省城茶摊加起来的销售量,也不过四千来斤。

今年多营业三个月,全年能卖出去五千斤绿茶就不错了。

一万斤的销量,远远超出了王世川的预期。就算每天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也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目标。

“至少也有万把斤吧,如果鲜花坪、柳冲、石关那边的山民送茶草过来,就没有根了,两万斤也有可能。”

孙师傅接过王世川递上的卷烟信心满满的笑道,他以为王世川嫌量少了。

“不能收那么多!卖不掉砸手里我就完蛋了!孙师傅,我们就按照五千斤的新茶来做,量不够平时再收购些毛茶(半成品茶)来补充!”

王世川连连的摆手苦笑道,他其实还没有摆脱稍富即安的小农思维,一年赚个万儿八千就已经很满足了。新茶收购多了,能不能卖出去尚且难说,钱赚的太多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小王,开门做生意哪有怕钱砸手的,呵呵。就像《沙家浜》里唱的那样,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依我看茶货越多越好,怎么销售事在人为。你们夫妻原来也就是个从没做过茶叶生意的庄稼人,谁能想到大半年的时间,你俩能把茶摊摆到了省城?还能卖出去五千斤熟茶,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孙师傅见王世川有畏难情绪,端起石台上茶碗抿了一口,有点不屑的安慰他道。

走过新旧两个社会的老茶师了,他的潜意识似乎隐隐感知到,当前的茶市还是卖方市场,销售不是问题。如何收购更多的茶草、炒出更多的好茶,才是头等的大事。

“我也想生意越大越好,可就是没有本钱啊!这个茶季我能动用的所有资金超不过五千块,卫兰不想再借钱做买卖了。”

王世川挠了挠脑袋尴尬的笑道,他说的也是实情。

临来红石湾前卫兰给他画了条红线,就按照五千斤的新茶来收,不能再多了。

小小粑粑吃甜些,自家在外边发财了还去周转亲戚朋友的辛苦钱,好说不好听。借信用社的利息钱、民间的高利贷就更不合算了。

“这个好办,收茶草的时候跟社员们说,先付一半货款,余下的一半等年中或者年底一次性结清。真是没有钱了,也可先挂账等新茶脱手后再付款。收购茶草的价格只要提高两成,你就不要准备收茶草的钱了,国营茶厂的公家人都会过来抢着赊给你,呵呵。”

老茶师继续给王世川出谋划策道,红石湾的瓜片绿茶除去各种开销到底有多大的利水,他比谁都清楚。

茶草收购价提高两成,不会伤筋动骨,却能缓解王世川资金上的燃眉之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师傅,姜还是老的辣啊。照你这么一说,收购茶草的钱款就不是个事了!好吧,敞开了收购茶草,来多少我们收多少!”

王世川进屋取来热水瓶,给孙师傅续上茶水,老茶师的一番点拨令他茅塞顿开,不由欢笑了起来。

“我一辈子吃的就是这大茶饭,看过的人事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呵呵。但凡和茶叶有关的难心事你尽管问我,肯定能给你谋划个一二三来。”

关于茶道,老孙头自信满满,王世川的这个师傅真是请对人了。

“师傅,从今年起不给你开工钱了,给你拿一成的分红。底下几个小徒弟如何分配,也由你来决定。”

王世川越来越感到离不开孙师傅了,不管是制茶还是卖茶,这位老茶师都是他的贵人,也是红石湾茶厂不可或缺的资源。这样不可替代的稀缺人才如果不真心对待下上血本,早晚会被别家茶厂挖走。

王世川于是现学现卖,用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老办法来笼络孙师傅。

从此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块,将来收茶制茶无需任何督促,老茶师也自会尽心竭力以厂为家了。

“那就谢过东家啦,我再给你谋划一条,呵呵。卖茶这块你根本就不要担心,解放前,下面麻埠街的各家茶行,遇到好年景根本就不要出门卖茶,外省的茶贩子会驮着成麻袋的现大洋上门收购。我感觉这样的好年景就快回来了,你等着瞧吧。”

孙师傅预言家一般缓缓的言道,对于王世川分红的提议他没有客气就接受了。

这红石湾茶厂,王世川是东家,小车老师充其量就是账房先生,他才是真正的大掌柜,值这个身价。

“那可就太好啦!卖茶我是认怂了,呵呵,人困得像个劳改犯,哪儿都不能去,有时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王世川长叹了一声,他是个跑江湖的性子,一天到晚围着茶摊寸步不离,确实让他吃尽了苦头。

“肯定会有这一天的,早则今年迟则明年,这样的行情就会到来!你到各家各户去看看,山外农家的饭桌上每天有了荤腥,这茶叶的好年景也就到了。这是一个比天还大的市场,天下有多少农民就会需要多少斤茶叶。你算算,我们每年要出产多少斤绿茶才够卖?”

小徒弟们已经做好了午饭,一个个端着饭碗嘻嘻哈哈的围在石台周围,或坐或站,听着王世川和他们的是师傅谈茶论道。

老茶师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烟灰,接过徒弟递上的碗筷转头郑重的问王世川。

“照你这么掰扯,我们茶厂就算一年出产一万斤绿茶,还不够一个公社的量。我的亲大爷!将来年产十万斤茶叶还不够卖了!哪有那么多的茶树啊?”

王世川真是被震撼了,叉着腰愣愣的看着孙师傅,还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前景。

“是这个理,呵呵。”

孙师傅夹了一块熏肉塞进没有几颗板牙的嘴里,使劲咀嚼了起来,也不再和王世川多啰嗦了。

王世川跟这帮小兄弟们又散扯了一通,给他们鼓鼓干劲,更是散尽了兜中的卷烟,才离开茶厂回到了红石湾小学。

这趟是和卫兰一起过来的,她想两个小儿了。

所以今天的午饭,也是全家人两个月来的第一次聚餐,他是不能够缺席的。

下午,老车书记、红石湾大队班子的其他成员、还有辖区四个小队的生产队长,一起来见王世川。

他们带来了老沙河公社颁发给王世川的奖状,还在茶厂的门口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

大伙欢声笑语的恭喜王世川,向他讨要喜酒喝。

那个时候这种来自政府的奖励,对于一个农家来说还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去年参加完县里“万元户”表彰大会后,王世川已经请油坊生产队的老少爷们搓过了一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