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杨门论道(三)(1 / 2)

加入书签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念出这首诗的时候就已经快接近圣人了,满屋皆惊。

良久太康公主朱秀荣说:“最近我看了西方传过来的圣经,里面有善和恶信仰问题。”

朱厚炜说道:“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孝顺父母,心中有这个意念还不能算作孝,必须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并且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奉养得宜,让父母舒适满意,这就是实践。表面上看这个实践好像是在对客观的父母进行作用,其实是对自己的本心进行作用,万物皆在本心。

这个孝顺父母的天理并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没有教我们要我们孝顺他,这是纯粹发乎没有私心物欲的良知。而且父母死后,我们的孝顺之心也不因此消失。人之初性本善,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

朱秀荣说:“我读圣经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圣经》的理由是:因信着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有,又何以高尚呢?”

明中期西方传教士就来到中国。

朱厚炜接着说:“确实如你所说,如果神计划管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那么饥饿、灾难、罪恶也该是神计划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怀疑神是要拯救人还是要折腾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时候不让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这个永远的计划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变人性的罪性,注入人性的善性,人类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没有这样做,神不想做无名救主,神需要报恩。”

杨廷和问道:““神是什么?神是根据人的需要造出来的。”

朱秀荣说:““这就是《圣经》神学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圣经》的教义如果不能经受逻辑学的检验,可能在实践上就会存在障碍。如果经受了逻辑学的检验,那表明神的思维即是人的思维,就会否定神性。

换一种说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还需要神吗?《圣经》神学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灵魂净化、升华,人的行为高尚、正典的学说。一味地攻击或捍卫神的真实性与否,都是愚昧的表现。前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王守仁问道:“人类历史必须要穿越宗教隧道,可以理解。但在现在民间信佛和信道的条件下,《圣经》神学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朱秀荣说:““基督教的应许不以现实利益为交换,不参与社会利益的分配,这使得她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空间,而她对信徒的道德要求无疑具有社会价值。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永生与死亡的应许,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智与善的魔术,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世人了进窄门。”

杨慎问道:什么是窄门?

朱秀荣说道: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耶稣为拯救世人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狱,是灵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

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王华不愧是状元理解能力超强总结说:“基督教也好,道教、佛教还是我们的儒家都是殊途同归叫人向善。”

这一节哲学课是为以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基础。

太子朱厚燳说道:“你们说完没有,说完了我说几句。”。

我在大同练兵已经初见成效,我想把这只部队按照新军来训练,今天首辅也在大家就这事讨论一下。 朱厚炜说:“大哥,我给你的新军组建文案、队列训练手册、刺杀搏击动作图谱、军纪及奖惩条例和营房内务管理办法。你看完了吗?今天王大哥也在,王大哥不是立志当军事家,我这里有一些新军的编制和训练方法,新武器的运用,在以后热武器占主流的时代我们要有新思维、新方法,请大家参考。”

“对练兵带兵不能说不懂,兵书战策也读过一些,但是知之不多。先说说这个‘组建文案’。”王守仁说道。

于是朱厚炜拿出“新军组建文案”逐条解释最基本的单位叫做“班”,朱厚炜还是习惯前世的军队组织方式。

每班12人,班长、副班长各一人、士兵10人。分两个战斗小组,班长、副班长各领一组。

这里朱厚炜解释道:“副班长不光是协助班长战斗,他还管战士的文化、思想教育,班里的生活方面的事都归他管。我们的战士都要学习识字,有文化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副排长、副连长也都有这个作用。”

班之上设排。每排三个班,排长、副排长各一人、通信、医务各一人。全排40人。

排之上设连。每连三个排,连长、副连长各一人,警卫两人,通信兵 两人,医务兵1人。

连之下另设直属排,包括:炊事班(5人)、特务班(12人)、工兵班(12人)、火力班(12人)、辎重班(12人,马拉独轮车5辆)。全连170人。

南方道路狭窄使用独轮车,独轮车适应各种道路,用马(或驴骡)拖曳,可以增加负重,战斗时车侧竖起木板可以做简易防御,抵挡箭矢。到了北方就要使用大型的四轮马车了。

连之上设营,每营三个连。营长、副营长、教官、参谋长各一人。参谋长领一个五人参谋部,营下设直属连,包括:通信班(12人)、炊事班(5人,供营部使用)、医务兵(5人)、警卫排(40人)、特务排(40人)、工兵排(40人)、火力排(40人)、辎重排(40人,双马拖四轮马车10辆)全营满编740人。

团一级设团长一人、团教官一人、团参谋长一人、每团三个营。

团下设三个直属连:

勤务连:警卫班(12人)通信班(12人)、炊事班(5人)、医务兵(5人)、特务排(40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