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工业示范区(1 / 2)

加入书签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二十二日,就在宣府的鞑靼俘虏押解到达北京的时候,朱厚炜在青岛又开始忙碌起来。

在青岛城里新建的工厂小区里,经过八个多月的建设,厂区围墙和四栋比较宽大的厂房主体已经完工。

不要以为高大的城墙里面都是街道房屋,那个时候人口很少,城里有庄稼地是很正常的。北京的外城,就是崇文、宣武区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有不少庄稼地、空地的。遍地高楼大厦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由于使用了钢铁型材制作的人字梁,厂房显得很宽阔,虽然不能和后世现代化的厂房相比,在明代已经是少有的大厂房了。原来规划的,用于管理的办公楼、旁边的速成培训学校以及生活区尚未建设。

整个工厂区还是一片建设工地的景象,地面不平整,到处都是建筑材料,有角钢、钢板、钢筋、大量的砖瓦、沙子,还有从北直隶运来的水泥。青岛城中不便建设水泥窑这种高污染的工厂,北直隶又有现成的官府水泥厂,所以就从那里运来需要的水泥。

随着朱厚炜来到这里的工部刘璋、曾鉴两位侍郎两人看什么都新鲜,不断的提问,朱厚炜也耐心的解答。

他们问钢铁型材,朱厚炜就要先解释什么是钢。

钢,早就有了,最早见于那些稀有珍贵的宝剑,钢的名字也早就有了,但是古人很少用‘钢’这个字,多用宝铁、錬(音lian)铁、盘钢称呼,概念混乱。古人得到钢是很不容易的才有百炼成钢的说法,这么多钢材堆在那里,他们就搞不清那是什么。

跟随朱厚炜到青岛的轧钢厂主事孙和鼎通俗易懂的解释道:“生铁进一步冶炼、提纯就成了钢,就是制作宝剑、刀剪的那种材料。经过碾压加工就成了这种钢材,这种碾压加工就叫做轧钢,轧钢是钢铁业的重要产业。如果没有轧钢,我们就只能有方形的钢锭,需要什么就用铁匠炉锻打,铁匠炉能打造出这样的钢板、角钢吗?”

这二位出神的听着,看样子似懂非懂。给他们解释水泥时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白灰他们是知道的。

厂房中已经开始安装设备,第一个厂房是机械加工厂,它的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吊装设备采用人工葫芦吊并且开始工作了,这种简易吊装设备广泛用于野外、码头、船舶的吊装需求。

基本建设也有不少需要机械加工的工作,有了加工能力就方便了很多。这个微小的机械厂的设备特别简单,除了用于动力的锅炉和汽轮机之外,机床很少。

机械加工需要稳定的速度,所以采用的是蒸汽轮机。

主要的机床是一大一小两台车床,一台牛头刨床,一台钻床。然后就是几个钳工工作台,两个简单的砂轮机,和一个用于划线、找平的平台,它有一米宽两米长。还有一台放在车上可以移动的气焊(用电石)设备。

此外,为了给机械加工厂找一个产品,让他能够盈利,特意安装了一台水压机。为了它,在院子里需要建一个水塔和引水抽水的泵站。还有用于热处理(就是回火、淬火)的炉窑和水池。这些设备是用来生产铁锹的,热处理工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

铁锹是万能的工具,在这个时代具有提高生产力的巨大意义。铁锹是热销产品,自然不愁市场。现在皇家和朝廷共同经营铁器不存在专卖问题,工具类、生活必需品的铁制品开始公开销售了。

这一套设备不算多,却是北方地区加工能力最强的加工厂了,绝大部分的金属加工它都可以承担。

看到这些轰鸣转动的钢铁怪兽,刘璋、曾鉴二人目瞪口呆,这是什么东西,自己还会动,声音轰鸣。

蒸汽机动力的厂房噪音极大,说话根本听不清。朱厚炜示意他们自己看,注意安全,同时派了一名雇员跟着,别出事故。自己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他要视察这些设备的安装有没有隐患这是示范区,不能出问题的。

有些部位要设置防护板,护栏,因为以后会不断的有外行人来参观,不能出事故。还有计量室里面的各种测量工具,是否齐全。管理人员、工匠人数够不够等等完成这些工作后,他领着恋恋不舍的刘、曾二人出了厂房,来到安静的地方,朱厚炜才向他们解释这是设备是干什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