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瑞雪兆丰年?(1 / 1)

加入书签


,重返奔腾年代

招待所前,林云把车停下,刚要下车,徐慧一翻身就坐在林云身上,搂着脖子拥吻起来,林云也有些眩晕了,手也开始不老实,心里还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车里?

这个想法刚刚生出,招待所门口就有几个人出来,一边走还一边说话,声音传来,林云和徐慧二人的嘴才有些依依不舍分开。

“真的不去宾馆了?”徐慧小声询问。

“不去了,一会儿我姐回来估计得看看你,到时候你不在,那不露馅了?”

“露馅?早晚得露馅的,再说了,你爸你妈,还有你爷不都把我当成家人吗?你爷可是说过,你要是敢不要我,到时候就不认你这个孙子。”徐慧回答。

“知道了,既然我家人都认同了,你还怕啥,再说了,昨天有点多,我还没缓过来呢,等周末,周末再说。”

“哼,还没缓过来?那你手放哪了?”徐慧低头看着林云的手出言“嘲笑”。

“那不是习惯动作嘛,行了,我送你上去吧…………。”

接下来几天,吴帆没了音讯,林云想给她打个电话,想想还是算了,到时候说什么?难道当面嘲讽一顿?

不过从林芳怡说,当天晚上吴帆又吵又闹折腾到半夜,事后吴帆醒来,当夜的事情全都忘了。

林芳怡说到这里还颇有深意的盯着林云道:你呀!就跟贾宝玉一样,到时候有你苦恼的时候。

“贾宝玉?”林云对这个评价很意外,自己跟贾宝玉有毛关系?我是个为国家能够奋斗终身的斗士,贾宝玉跟我能比吗?一个纨绔而已。

好了,吴帆那边别来烦自己就好,林云这边事情太多,照顾不过来。

到了周末,杜满囤也到了首都,林云拉着几个人跑到了汇鑫小区,万通地产的张远亲自接待四个人。

张远是个四十左右岁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很富态。

像张远这些人属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房地产企业家,他们看到了全国经济腾飞,老百姓迫切需要改善住房的大趋势,眼光自然很高。

不过,他们此时也只是认为房地产行业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新兴行业中的一个,收益率不错,但也没有那么夸张,一套五六万的房子赚个一两万就很满足。

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再过七年,国家的房地产业就会像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不要说卖房子,就是转手卖土地也有五六成以上的收益。

林云几个人和张远兄弟喝喝茶水,聊了一会儿。

林云嘛,嘴炮功夫天下无敌,又对房地产行业阐述了一大堆自己理论,把国家未来房地产大势分析的透透彻彻,张远哪听过这些呀,当时就懵逼了:这家伙比那些经济学家还牛逼呀!

的确,经济学家都是预测未来经济,林云却是知道未来形势,然后找到一条未来和现在的逻辑链条,并将之连接起来,即便对方不赞同,可也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被他的理论所“折服”。

林云来这里还是看房子,三套房子,是为宋春涛,杜满囤和徐慧准备,原本还想给林芳怡买一套,不过被她拒绝了,林芳怡天生霸气女王气质,既然自己要住,当然是自己亲自挑选。

三套房子的相关手续都准备好了,这个时代,办理产权也容易,三个人把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复印一个交给对方,万通公司现在还属于某家国企房产处的企业,直接自己就能办,拿出三张产权证,手写上三人的名字和相关信息,公章一扣就算完事。

“姐,你不选个房子?”

林云询问。

“暂时不了,等过一段时间再说。”林芳怡摇了摇头。

“行,那你那份就先放在这我,什么时候想买就告诉我,对了,等过几天我再给大家一人买辆车,最近一段时间都要在首都待着,一人一辆车方便。”

一旁的张远有点懵,心道:这林云果然有钱,汽车房子就跟不要钱似的想买就买,自己盖三栋房子就赚了二百多万,在人家眼里真是不够看呀。

三个人拿到房产证自然很高兴,虽然自己也买得起,但这是林云的心意。

晚上几个人吃饭,大家关系都好,也不见外,找了一家川味火锅店吃的热汗淋漓,出门后天空下起了雪,鹅毛大雪,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首都的第一场雪,街道两旁路灯亮起,昏暗的灯光中满是白色的雪花,形成了一个白色的行廊,行廊中行走的人都被披上了一件白色“外套”。

“瑞雪兆丰年呀!”林云看着天。

杜满囤笑道:“首都没多少土地,我的老家中南省才是农业大省,如果冬天下这么大雪,来年的收成一定不错。”

“是呀!”林云赞同。

“中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日子不好过,明年我们就要在正州设立分厂,到时候能带动很多农民就业,也算是杜大哥给家乡人民的一份礼物。”

杜满囤点头道:“没错,我家那边的确很苦,前些日子我顺路回了趟老家,跟城市相比,老乡们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城市里还有工厂呢,那边很少见到厂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像首都……不,那边永远跟首都比不了,跟沈城都没法比,差的太多了。”

林云叹了口气道:“中南省是农业大省,承担着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良田不能动,只能种庄稼,而庄稼是收益率最低的产业,老百姓自然没赚头,现在可能还有农民种地,等再过几年,年轻人就会大量外流打工,到那时,就更没人种地了,这就是一个不好的循环。”

“原来是这样!”杜满囤点了点头,他相信林云的话,但又问道:“可那些农民要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多建一些像我们金龙公司这样的食品深加工企业,把粮食加工成食品,这让附加值就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或许可以多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