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国号~大斻(1 / 2)

加入书签

过了许久,黄药师起身向着赵势一躬身说:“赵势,我一直以为我自己的才能很高,士农工商、奇门八卦,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自从被你邀请担任大总管以后,每每看着你总是能够提出精彩绝伦的主意,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与想法。

之前对你欣赏大于佩服,今天你是又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实实在在产生了佩服的感觉。

你就是一位天生的帝皇,这些行政架构真的是很合理。它们互相监督,杜绝了朝臣百官的权利过大,保证了权利的分散,同时还保证了行事的效率。”

徐封也说:“势儿,你的这个军政分离、三权分立、相互监督,让中央能更清晰的知道每一项政策的执行力度,也能更清晰的了解民间状态。我也找不出有什么需要再改进的事情。”

赵势心想,我这是结合古今中外的架构建立起来的,以你们的眼界确实看不出来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你们的格局。

不过自己担心的是落地的效果,这百官制度体系毕竟是自己脑海里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啊。

于是问道:“那有没有不适合的呢,我担心这制度想的很好,但是在执行期间被执行的面部全非。”

张伯说:“这个不怕,就像军队一样,多上几次课,多训练几次就好了。”

赵势一听,哈哈一笑说:“张伯说的是,多上上课就是了。我怎么没想到。”

裘千仞说:“什么事情都是先试试水,有不合适的地方在慢慢的修改就是了,我看公子这架构肯定没有不适合的地方。”

徐封也说:“裘先生说的是,先这样执行,试试水,我们多关注一些,真有不合适的再修改。”

赵势说:“那就先这样定了,有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一步步慢慢来,稳一点,不急。”

然后又说:“制度定了,那就商议一下选着那些人了。

政事台就交给东邪前辈了,以后前辈就是我们的丞相。

御史台就交给夫子了,以后夫子就是我们的法镜。

军事台就交给张伯了,张伯你以后我们的军尉了。

陈老担任城防大将军,裘先生由你担任吏部尚书,吴老由你担任商部尚书。下面我们商议一下剩余的人选。”

经过大家的一番商议和推敲最后决定,礼部由杨简担任尚书,刑部还是由之前的刘政担任尚书,理部由黄药师兼任尚书,工部暂时空着,户部由沈焕担任尚书。

立法部由徐封兼任尚书,谏议部由史弥远担任尚书,审议部先由杨希菡担任尚书,情报部由赵安影担任尚书。

国防部由赵势兼任尚书,军籍部由周玲担任尚书,练兵部由张伯兼任尚书、军械部由魏立担任尚书、军情部由张明担任尚书。

顾宇担任东方大将军,辛恒担任西方大将军,陈征担任南方大将军,吴忠龙、周武、孔真、王松、陶玉、郑翔、金铭等人都封为偏将军,隶属于国防部尚书赵势麾下。

一旦出现战事,设立军团长,统领各大将军负责战事的全部事宜,包括行军打仗、后勤物资、军情情报、州城军管、城守任命等等战事内容。

战事结束后,军团长去职留名,作为名誉称号,军团长将是最高荣誉称号,位比王爵。

因为黄药师已经统领了一次战事,大朝会时候将在满朝文武面前赠授黄药师第一军团长的称号。

赵势他们一起商议过官员构架制度改革以后,第二天临安的大臣中就开始有着赵势将要改制以及称帝的传言流出。

这下,临安城的朱紫大臣可是卯足劲要在两天后的大朝会中争取到第一个劝进的功劳,甚至有些人将国号都想好了。

大朝会这天,朝臣中出现了四个生面孔,而且还是有两个还是和黄药师并排站立的,这情况引得朝臣一阵好奇,不过现在是在大庆殿中,朝臣们只好按下好奇心。

随着静朝鞭一声响,赵势来到了御座,赵势对着下方说:“大家都有什么事情都说出来议上一议,这次黄丞相也在,就省了我动脑筋了。”

赵势说完,一时没有人发声,赵势又说:“今天没有事情吗?那我就要宣布重要的事情了。”

话音刚落,一下子出来五个大臣叫到有事要奏,赵势笑了笑说:“那就按照官位低的先说,高的后说。”

那位最后面的户部员外郎说:“启禀公子,公子已经坐拥天下一半的疆土了,百姓们都盼望着公子能带领他们开辟新的天地,期望着公子开国称帝呢,还望公子祈告上天登帝位以证大德。”

接着的四位也都是同样的意思向赵势劝进,前三位赵势没有答应,只是推迟说自己德行不够。

等到第四位的时候,赵势改口说:“我知道了,你说的有些道理,我考虑考虑。”

等到第五位的时候,是一位之前的吏部尚书,现在的侍郎。

他说:“公子德行上兆青天,下应黄泉,天地鬼神都知道公子的德行,公子登基是大势所趋,人心所望,鬼神所盼。还请公子定下登基的决定。”

赵势这次将话语又松了一步,说:“我的德行真的能够开国建制,登基称王吗?”

众朝臣一起答道:“公子德行足够位列王位,还请公子登基称王。”

最后以前的相爷史弥远站出来说:“公子上承天意,下承民意,中继大宋的禅让,请公子定下登基称王的决定。”

赵势又问道:“丞相怎么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