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采购(二)(1 / 2)

加入书签

见自己村寨的乡民们拿着镰刀柴刀出来卖,正和刘备畅谈的老人诧异无比。

老人迟疑着问刘备,问是义军是缺兵器了吗,为何什么铁器都买?若缺兵器,别的不说,村里能凑出来几十杆枪几十把刀襄助义军。

刘备笑了,“长者勿忧,我军不缺兵器,只是缺镰刀锯子等杂物。”刘备看着忙成一团的李孟羲,朗声笑了。

行军打仗,不缺兵器,竟缺镰刀,真是奇怪。老人大惑。

不久之后,纵李孟羲再来者不拒,这个无名村寨里已经没有什么可卖的了。

共计收购了各类草药加起来六十余斤,刨子十七把,斧头四十五,锯子十四把,锛子二十把,柴刀三十四柄,锹三十,锄头六十一,镰五十二,铡刀三台,墨盒两个,一个满墨,一个半墨。

共计,花费了两百多贯。

见交易的差不多了,李孟羲看着四周堆了一堆的长短用具,满意的点了点头。

“鲁犁,田卜。你们看还缺什么,咱再买点?”

“不缺了!不缺了!”手里拿着一把镰刀,正用手摸拭镰刃锋利程度的鲁犁忙说够了。

倒是军医田卜欲言又止。

“说!”李孟羲一眼就看出了田卜有话要说。

“将军,你说要给伤兵煮熟水喝,不能喝生水。可我只有一个瓦罐,要煮幔布,还要烧水,不足使用,瓦罐和瓦瓮虽不稀奇,军中却稀缺,我看是不是……”

田卜话只说了一半,李孟羲就听懂他的意思了。

炊具,军中最多的炊具就是瓦罐,煮水只有瓦罐,给伤兵们沸煮包扎用的幔布也是用的瓦罐。

炊具和医疗用具两用,已经很不卫生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义军物资补充全靠缴获,缴获来自黄巾,而黄巾纪律焕散,说是乌合之众也差不多了,黄巾军一遇强敌,转瞬做鸟兽散,连武器都能扔,瓦罐这种笨重的东西,大多数也被丢了。

因此当义军人数膨胀至万人之后,不起眼的小小瓦罐,竟然奇缺无比。

军医说需要器皿去煮熟水。

“那就买瓦罐再两个大缸吧,一个盛生水,一个盛熟水。开水……额,生水煮完,就放熟水瓮里,这样不仅伤兵能喝,其他人也能喝上熟水,如何?”李孟羲想的比军医更周到一些。

军医点了点头,认真向李孟羲施了一礼,“全凭将军安排。”

于是,李孟羲就朝还等着的乡民们说到,“我军还需大缸两只,谁家有,可取来,漏水的不要,价格好说。”

交易没进行多久,短短一会儿,李孟羲已经有了堪称金字招牌的口碑,口碑是拿钱砸的,以高出市价两三倍的价钱买了乡民们手中的铁器,一点也不讨价还价,让乡民们赚够了便宜。

所以李孟羲再说话,乡民们踊跃而从。

家里有大缸的乡民们忙回家去拿缸,不一会儿,就把缸从村里一点一点挪出来了。

李孟羲还以为缸多大呢,没想到见了之后,没有想象中的大,也就一米来高,上下细中间鼓,口径约一尺半的小缸而已。

只要两只缸,乡民们挪来了六只,李孟羲和鲁犁自己军医认真检查过,挑了两只最好的小缸,付完钱之后,缸就买了下来。

缸在其他地方无甚大用,主要是给医师营置办的家具。

缸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的,且笨重无比,军队运力有限,难怪义军中一个缸也没有。

采购到此,差不多了。

临时的补给,补充了一大堆工具,单单木匠工具,就能让木匠营人数瞬间扩充一倍还要多。

看了看堆了一地的乱七八糟的物什,李孟羲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二十来步外,见刘备和老人聊的像是停不下来了一样,李孟羲走了过去。

刘备和老人停下了闲聊,朝李孟羲看了过来。

“老叔,咱村里有酒吗?晚辈想买一些。”李孟羲礼貌的说着。

老人很豪爽,摸着颌下雪白的半长胡须大笑,朝一旁站着的年轻人叫到,“孙儿!回家去拿几坛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