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架构的优势(2 / 2)

加入书签

先进的架构带来的性能提升是无可置疑的,农企在世纪初的时候,曾经凭借K7微架构的优势,不仅率先跨越了GHz大关,还把市场占有率推进到几乎和牙膏厂接近的程度。

但是当牙膏厂拿出酷睿微架构的时候,农企就再也没有了还手之力,从一代酷睿,直到七代酷睿,架构几乎都没怎么变过,却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场份额,农企就只能在低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苟延残喘着。

只有近几年,农企研发出了锐龙,才在性能上追平甚至开始了超越,然而牙膏厂依然凭借每一代稍稍改进的架构,以及万年不变的14纳米工艺,跟农企打得有来有回,可见酷睿微架构的先进性。

牙膏厂并不是没有先进制程,它的10纳米制程早已用在了服务器和移动端芯片上,而在个人电脑领域,只要不玩游戏,绝大多数电脑的性能都已经过剩了,新增的芯片需求又几乎都被手机给取代,电脑CU,几乎成了一个黄昏产业,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动力改进架构了。

按照这个芯片在洪荒的表现,它远比杨青使用的上一代旗舰火龙芯片强得多,应该是翻了几倍的性能,肯定也比这一代的火龙芯片强得多,架构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从银连接工艺,到多层次立体晶体管架构,都不是现有晶圆厂能够生产的,但是这些偏偏又是芯片性能领先的基础。

既然人家不能做,那么能做到的,就只剩下杨青自己,还有那条已经建立许久,还在空置的90纳米的中试线了。

或许是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杨青和小嫒的选项中,根本就不存在从外面聘请工程师,进行试验线调试的工作。

因此进入到无尘车间内部,进行生产线改造的,就只有杨青,还有从白一到白十这几个机器人了。

穿上防尘服,防尘帽,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经过全方位的吹淋,然后才能走进车间里面。

白一到白十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穿上防尘服,戴上防尘帽,就可以直接进去了。

因为它们没有呼吸,也没有汗腺和毛发,也就不会产生污染,其实它们不穿衣服,全裸工作才是最适合的,只不过那种画面太美,杨青根本就不敢想象。

其实从一百三十纳米,一直到14纳米左右,使用的光刻机都是浸润式DUV光刻机,都是使用深紫外193纳米准分子激光光源,也就是说这条线,有着改进到14纳米的潜力。

不过真的要改进到14纳米,不仅光刻机得大改,就连生产线都要重新设置。

尽管暂时杨青也没有心情,也没有动力,进行这么大的改进,不过光是光刻机的操作系统,由小嫒全权接管,就已经使得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和光刻精度提升了几倍不止。

因为小嫒的资料,来自的都是那些代工大厂,7纳米,甚至5纳米的量产经验,早已经超越了这台老爷机不知道多少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