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改元同乐(1 / 2)

加入书签

小皇帝龙德立娶了大司马种士良的女儿种明月为贵妃之后,种士良为图吉利,在幕僚的建议下,奏请小皇帝将年号改为同乐。小皇帝欣然准奏。朝堂之上,大司马有事启奏的时候,小皇帝共有两个处理方法可以选择:准奏,和欣然准奏。

大越国同乐元年冬,十一月初九,天气极冷。京师洛安城已经下过了三场大雪。今年的天气远比往年同时期更为寒冷,连前阵子还偷偷出宫逛青楼的小皇帝都抱怨天气太冷,连逛青楼这样的头等大事都只能暂时戒了。

前阵子,大司马种士良在听说小皇帝带着太监偷偷出宫逛青楼之后,并未生气,反而悄悄嘱咐京营神捕卫和皇城司加派人手,暗中保护皇上的安全。为了缓解小皇帝的寂寞,种士良还请皇帝把二女儿种明月纳为贵妃。小皇帝欣然准奏。

同样是逛青楼,小皇帝龙德立做了,便是风流韵事。可如果放在被废掉的皇帝龙德辉身上,便是大罪状。因为小皇帝龙德立几乎事事依从种士良,只会准奏,欣然准奏。而被废掉的龙德辉凡事却有自己的见解,不听种士良的话。种士良当然更喜欢乖宝宝龙德立了。

当年龙德辉在种士良等人的拥立之下,登基为帝。可是不过月余,龙德辉就被种士良以:“新帝荒唐,继位不过月余,就做了大大小小三百余件错事,搞得天怒人怨,连洛安城也地震了为由”,废掉了。

不过种士良第一次废帝之事,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他先和丞相百官商议,引用前朝废立皇帝的事例,在百官达成共识之后,又启奏了太后,在得到王太后废帝的懿旨之后,又请丞相车君瑞主持废帝的程序。整个过程,种士良都表现的非常谨慎持重,毫无越权之意,严守朝廷法度,实在让人无可指责。

可人人都知道,其实大司马种士良才是背后的主谋,丞相车君瑞不过是种士良的一条狗,那几个最先跳出来赞同废掉皇帝的官员,都是种士良的死党。可就算如此,毕竟龙德辉有把柄在人家手里,连他的亲娘王太后都同意废帝了,谁能有什么办法救他?

宫中人人皆知,龙德辉做太子时,就颇为不得王太后的欢心。王太后和先帝庄宗育有两子,长子德辉,次子德光。长子德辉被立为太子时,当时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王太后就很不高兴,可惜庄宗喜爱长子,王太后反对也无用,龙德辉还是顺理成章做了太子。

太后也曾在庄宗耳边吹过几次风,有想立龙德光为储之意,不忍心都被庄宗给否了,为此庄宗还搬出过太祖皇帝的遗训,后宫不得干政!王太后也无法,只能认命。不过好在龙德辉也是她的亲生儿子,立龙德辉为太子总比立竞争对手董贵妃的儿子龙德兴为太子更好吧?所以王太后也就忍了。

直到龙德辉登基为帝之后,独断专行,根本不把太后和大司马放在眼里,这才引发了王太后和大司马联手废帝,将龙德辉贬为永阳公,改立先帝次子,晋王龙德光为帝。废帝是震动朝野的大事,种士良以此种手段,确立了自己在朝中的绝对权威。

一年多以后,龙德光也因为行事荒唐被种士良提议废除帝位。这一次废帝的理由是皇帝暗弱,不足承大越祖宗之基业。这次王太后可慌了,她当然不同意废帝,两个儿子都被废了还得了?于是王太后乘凤辇前往大司马府亲见种士良。

听到太后娘娘亲临大司马府,种士良并不意外,然后他却以足疾未愈为由,并不出迎,而是让下人请太后到书房相见。无奈的王太后只能委委屈屈到了种士良的书房,种士良让下人给亲临大司马府的太后倒了杯香茶,然后屏退左右,吩咐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敢擅入书房者,斩!”

左右齐声答应,立刻退下。王太后见状,也只好屏退了左右,也吩咐人不经命令不可进入书房。王太后和种士良两人对视,王太后心中惴惴不安。

种士良笑眯眯道:“太后娘娘,如果您不肯在废帝的懿旨上加盖宝印,那么臣就不敢保证太后母子的安全。现如今朝中文武都对皇上不满,尤其像禁军统领,辅越将军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官更是群情激愤。臣能安抚他们一时,却安抚不了一世啊!万一哪天军中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见王太后沉吟不答,种士良起身在书房中踱起了方步,半晌后转回身又对王太后道:“太后娘娘,之前龙德辉虽然被废,可现在却正在永阳郡,安逸的做着他的永阳公,好歹也算是无冕之王了。但是万一龙德辉在封地出了事,当今皇上在京也遭遇了什么不测,太后该如何自处呢?”

王太后很无奈,她一个妇道人家,手无兵权,能有什么办法?王太后只能一脸哀怨道:“大司马,你这是在威胁哀家吗?”

种士良一脸正色道:“太后娘娘误会了!如果太后娘娘这样想,臣可就太伤心了!臣身为大越国的陵泉侯,大司马,一向忠心为国,尽人皆知。臣这样提醒太后娘娘,完全是为了太后和皇上考虑,绝对是出于一片赤胆忠心!臣对太后娘娘说了天下人都不敢说的话,那都是臣的肺腑之言啊!”

王太后闭上眼睛,沉默良久,神情哀戚,叹了口气道:“那么大司马能告诉哀家,由谁来接任做皇帝吗?该不会是让董贵妃那个死贱人的儿子龙德兴登上大位吧?如果是那样的话,哀家情愿现在就死在大司马面前!”

种士良沉声道:“请太后娘娘放心,虽然德辉、德光兄弟的帝位不能保,但臣一定力保太后的地位不失!臣自然知道董贵妃妖媚祸主,素为太后所不喜,而她的儿子沧浪王龙德兴一向心浮气躁,待人刻薄,这种人怎么可以为帝!”

王太后这才睁开眼睛,轻声问道:“这样的话,哀家就放心大半了。难道大司马要在诸王之中选出一位来继承帝位吗?”

种士良缓缓摇了摇头,呵呵笑道:“太后娘娘可曾知道,皇上在民间还有一个儿子,在湘中道陶野郡居住?”

王太后闻言身体一震,“可是先皇和那贱人……那寡妇所生之子?”

种士良点头,微笑道:“正是先帝和那民妇鲁氏之子!当年先皇巡幸湘中道,在陶野郡临幸了一名美貌的寡妇鲁氏,那鲁氏尚未过门,其夫就因病过世,鲁氏却能够安心侍奉婆婆,将其养老送终,因此事而为同郡之人所称道。先帝到了陶野郡时,听说了鲁氏的事情,便亲自召见了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