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还都临安(1 / 2)

加入书签

距离黄天荡大战月余之后,从北方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名军士向朝廷带来了紧急军情。

原本赵构以为金军又追上来了,慌忙地召集群臣在一处庙宇大殿上听取军士所带的情报:“启禀陛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率八千水师于镇江、黄天荡二处堵截金人大军四万余人一月有余,后因军力悬殊,又有福建乡人向金人献计,韩将军所部被金人击退,统制官孙世询、严永吉等人战死殉国。金人突出重围后退往建康,随即完颜宗弼留数千人守备建康,余者悉数北撤,英州刺史岳飞率大军沿途不断袭扰金军,救出被掳掠的宋人不计其数,后又在半月之内击破建康守军,斩杀敌将拓跋宏,此时,长江以南已被全数夺回。”

站在佛像面前的赵构听的是一愣一愣的,半天没反应过来,院内群臣的反应也好不到哪去,原本大家已经准备好继续逃跑了,可谁知屡战屡败的大宋军队如今却打了两场大胜仗,他们惊讶的不是岳飞收复了建康,而是韩世忠以八千人的宋军水师,便能挡住金人四万人一个多月。

此时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赵构为了表示兴奋,从座位上站起,转身面向大佛,面露激动之色,苍天有眼,不绝我大宋苗裔啊,赵构陡然下拜,惊得群臣也跟着向大佛跪下,山呼苍天有眼,天降大幸之类的话。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种形式,若是苍天果真有眼,那世间何来那么多的恩怨情仇,你死我活,国家之间哪来那么多的血雨腥风,黎民百姓又何来的天灾人祸啊。

此时,一名主战派大臣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当此之时正是我大宋起兵北归之时啊,当以韩世忠,岳飞两位将军为先锋,以刘世光将军为主帅,刘琦,吴阶,张俊为其助力,我大宋即便是倾举国之力也需打赢这一仗,陛下,祖宗之地不可轻弃啊!”

韩岳两人所打出的战绩让的大宋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觉得大宋又行了,他们又有机会回到那繁华的大都市过那骄奢淫逸的生活了,所以除了一心一意想议和的几个人和一门心思给金人当狗的另外几个人,其余大臣们皆是主张北伐了。

然而他们却依然低估了赵构的忍耐之心,赵构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泪痕的他看着跪在面前个个心怀鬼胎的家伙,他恨不得把他们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洗刷一番,看看哪个才是真心为了这大宋社稷,或者说是为了他赵构自己。

但作为一个皇帝,不仅要懂得理政,还得会演戏,只见他声泪俱下,对着群臣说到:“如今大宋早已千疮百孔,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如若此时调大军北上,何人为其提供粮草,何人为其编制兵甲。众卿家不要再说这北伐之议了,容朕将这大宋好好整治一番,待到五年之后,朕必然亲自挂帅,御驾亲征,使得大宋还于旧都。众卿家先行回去准备,我等克日启程,归返绍兴!”

“陛下,绍兴过于偏南,若是不欲此时起兵北伐,那即便是为了方便治理这半壁江山,也应当前往行在临安,彼处水陆交通皆甚为便利,一旦有些什么突发情况,陛下也可临机定夺,不必受那消息不便之苦。”

说话的是不久前刚被赵构夸奖一通的水师将领张公裕,他这一番话虽是有些刺耳之处,但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建议,而且如他所说,临安水陆交通便捷,如若金人再打过来,消息也能更快的知晓,如此便更有利于自己带着朝廷跑路,随即赵构下令:“着张公裕为还都都御史,一手调度前往临安之事,朝堂百官皆需听从其调遣,包括左右仆射在内。十日后,返回临安。”

赵构与百官在庙中互相扯皮,大打口水仗之时,港口内最大的一艘海船上,一对母子正在交谈。“母妃,想念宫中的日子吗?旉儿在这船上都快待得发霉了。不知今日父皇举行的朝议能议出个什么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